长阳百余项目入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6/16 来源:不详

北京扁平疣治疗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7.html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三峡日报讯(记者元清,通讯员罗腾浩、汤凤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的财富,是一方水土珍藏的记忆,是一个民族文脉的延续,更是我们心中浓浓的乡愁和难以忘怀的深深情谊。

日前,宜昌市人民政府发布通知,公布了第七批宜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扩展项目名录合计45项,其中长阳土家族服饰制作技艺等12个项目入选,是全市入选项目最多的县市区。截至目前,长阳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3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7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75项。

6月2日,由宜昌市文化和旅游局、点军区人民政府主办的“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年宜昌市端午节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宣传展示活动在点军区三峡非遗in巷启幕。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文化和旅游局的指导下,提前谋划、精心准备,给游客和市民送上了一个不一样的端午节。

在非遗传承人街区表演民歌联唱活动中,长阳山歌传承人曹锋、王李平、王静、王爱兵演唱了《龙船调》《三音歌》《花咚咚的姐》《迎客调》。长阳山歌在三千多年前就被称为“蛮歌巴舞”,积淀着数千年土家人的文化信息,并于年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活动现场,“我们的节日·端午”非遗赶集会受到市民的热捧,从各县市区遴选的28个非遗生产性项目产品将在街区展示展销。其中,长阳宜红茶、土家民族服饰、同发兴斋糕点、土家萝卜糕等4个长阳非遗代表性项目参加了展示展销。

土家服饰制作技艺源远流长,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及鲜明的民族特点,主要表现在题材的选用、纹式风格、色彩运用等方面,图案题材广泛,涉及到土家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同发兴斋”的糕点加工,不仅继承了老资丘的传统工艺,还融合了荆州、沙市、宜都等地先进的加工技术,糕点不仅香、甜、酥、脆,而且营养也极其丰富;“宜红”“祁红”“滇红”并称为中国三大红茶,长阳宜红茶条索紧秀、色泽乌润、汤色红亮艳丽、茶香浓郁、口感纯正,核心工艺流程采用纯手工制作,采摘焙制方法浸透历代茶艺师们口手相传的个体经验;萝卜糕作为土家族人的传统糕点,是冬春时令小吃,主要采用米粉浆中加入腌制好的萝卜丝等材料,上蒸笼蒸制而成,蒸熟后的萝卜糕,吃法多样,美味营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l/52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