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历史人物曹操盗墓,陈寿的三国志为

2022/11/24 来源:不详

公益爱心援助定点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lx/140525/4394487.html

:●曹操盗墓,《三国志》为什么不记载呢●前无古人,曹操创造性地成立了专门的盗墓组织●曹操是如何盗墓的?盗梁孝王墓——曹操的得意之作:众所周知,西汉的国库充盈,储备货币以黄金为主,据《汉书》记载,西汉时国库黄金储备重达90万斤,约合公斤。

到王莽时,仍有70万斤。

比当时的罗马帝国还要富有,当时罗马帝国的黄金储备才公斤。

粮食更是用不完,只能在仓库里发霉。

那么,如此多的黄金都去了哪里?据《晋书》记载,“汉天子即位一年而为陵,天下贡赋三分之,一供宗庙,一供宾客,一充山陵。

”《晋书》已经说得很清楚了,汉朝国库黄金的三分之一都陪葬到地下“充山陵”了,盗墓贼自然不会放过呀,曹操就是其中之一。

梁庄王出土的金壶那么,盗墓贼是怎么知道地下有宝藏的呢?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盗墓这活一开始就是从帝王开始的,个中内情他肯定是最先知道的人,这叫官盗。

上行下效,慢慢地这活就由官方一层层传到民间了。

很多人这时才知道了,原来坟墓里还有金银珠宝。

在战乱的年代,民不聊生,饿殍遍野,为了活命,饥民们便开始挖坟寻金。

久而久之就成为一种特殊的职业,成为一些不法之徒发家致富的手段。

但曹操盗墓可不是为了发财,他是为了天下。

曹操盗墓,《三国志》为什么不记载曹操盗墓一事,作为正史的《三国志》并没有记载,不免让人觉得奇怪。

为什么呢?还有,《三国志》里对很多重大事件的记载都过于简单,惜墨如金。

这一点连南朝宋文帝也看不下去了,于是,便叫当时的大学者斐松之对其进行补注。

斐松之斐松之在《三国志.魏书》中补注陈琳时,引用了东晋史学家孙盛《魏氏春秋》里的文字:“又梁孝王,先帝母弟,坟陵尊显,松柏桑梓,犹宜恭肃,而操率将校吏士亲临发掘,破棺祼尸,掠取金宝。

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huī)突,无骸不露。

”而这段文字又出自“建安七子”之一陈琳那篇著名的檄文——《为袁绍檄豫州》。

如果不是陈琳,曹操盗墓恐成千古之谜了。

陈琳袁绍兵败,陈琳被俘。

曹操对于此文非常愤怒,只是指责陈琳不该辱骂其父母。

但对于盗墓一事,他既没承认也没否认,那就是默认了。

那么,陈寿写的《三国志》里,对于曹操盗墓一事,为什么只字不提呢?陈寿,生于公元年,字承祚。

巴西郡安汉县(今四川省南充市)人。

三国时蜀汉及西晋时著名史学家。

陈寿少时好学,师事同郡学者谯周,在蜀汉时曾任卫将军主簿、东观秘书郎、观阁令史、散骑黄门侍郎等职。

当时,宦官黄皓专权,大臣都曲意附从。

陈寿因为不肯屈从黄皓,所以屡遭遣黜。

蜀降晋后,历任著作郎、长广太守、治书待御史、太子中庶子等职。

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

公元年(元康七年)病逝,享年六十五岁。

公元年(太康元年),晋灭吴结束了分裂局面后,陈寿历经十年的艰辛,终于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

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与《史记》《汉书》《后汉书》并称“前四史”。

陈寿在《三国志》里盛赞曹操是超世之杰,还原了作为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的一个真正的曹操形象。

也就是说,陈寿写的曹操是完全正面的形象,对其盛赞有嘉。

陈寿我们再说一下盗墓。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说:“窃人之财,犹谓之盗。

”《掌戮》说,“刑盗于市。

”盗窃者罪大恶极的,与杀人者同罪,暴尸三日于市。

可见盗窃在当时是重罪。

而盗墓则更不合礼法了。

儒家讲“十恶”不赦,盗墓在古代可谓万恶之首,远胜于“十恶”N倍。

就算是现代,挖人祖坟也是令人不耻的行为。

而且盗墓有罪,情节严重者也要被处以死刑的,如湖北荆州郭庄汉墓被盗案,该盗墓团伙多人获刑,头目更是被判死刑了。

还有被称为“关外第一盗墓贼”的姚玉宗因盗墓被判死刑一案。

由此可见,盗墓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作为三国枭雄的曹操盗墓自然不会被处死,战汉时“罪不加于尊”。

而且处于东汉末年的乱世,政府职能下降,社会处于三不管的无政府状态。

但是,作为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的曹操竟然去盗墓,负面影响是非常大的。

当年,项羽就因为盗挖秦始皇陵,结果被刘邦抓住了小辫子。

刘邦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发动天下人一起来声讨他,最后项羽兵败,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丢了天下。

前车之鉴,想一统天下的曹操肯定知道这事的严重后果啊,所以他盗墓有一个原则,绝不盗皇陵,只盗诸侯王陵。

曹操盗墓只为获取金银铜充作军费,而王陵所陪葬的金银并不比皇陵少,甚至有过之,富可敌国的诸侯王比比皆是,每一座陵墓都如同金库一般。

我们再说陈寿的《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作为与曹操同时代的人,而且又是一个史官,他不可能不知道曹操盗墓一事,那他为什么不写呢?要知道,陈寿写曹操的中心思想是为了歌其功颂其德的,如果再把曹操盗墓这一极不光彩的丑事给记载下来,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老脸吗?与自己文章的主旨相悖,所以,《三国志.魏书.武帝纪》不见记载就不奇怪了。

这个陈寿与司马迁一样,夸一个人能把这个人夸上天,埋汰一个人能把这个人埋汰得一文不值,尽管是记实的史记,但难免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个人的好恶。

另外,记载当朝历史的时候,有的人还活着,要过目,因此也会左右历史记载的真实性。

前无古人,曹操创造性地成立了专门的盗墓组织这个曹操不愧是军事家,不仅打仗有一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连盗墓也是有组织有规划的。

曹操为了更好地盗墓,专门成立了一个盗墓组织——发丘中郎将和摸金校尉。

“中郎将”是汉代皇帝身边的御前将军,专门统领保护皇帝的御林军。

如《神探狄仁杰》里的李元芳就曾任正四品的千牛卫中郎将。

“校尉”在秦汉时为军中的中级军官,级别比中郎将低,“中郎将”是指挥“校尉”干具体事情的人,同于现在挖洞取宝的盗墓贼。

所以,盗墓贼又被称为“摸金校尉”,后来又发展成为“淘沙官”。

“发丘”即盗墓,“发”同“发掘”,可见曹操盗墓的规模是比较大的,不同于小打小闹的盗墓贼,打洞进墓的地老鼠。

发丘的“丘”——湖北包山大冢盗洞盗洞曹操是如何盗墓的?盗梁孝王墓——曹操的得意之作那么,曹操是如何盗墓的呢?唐代书法家欧阳询在《艺文类聚.宝玉部上》中说“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这个欧阳询可不是一般人,详情见简介。

欧阳询●欧阳询简介:欧阳询,公元年生人,年卒,字信本,潭州临湘县(今湖南长沙市)人。

唐朝大臣、书法家。

欧阳纥之子。

隋炀帝即位,欧阳询出任太常博士。

武德3年(年),投靠夏王窦建德,授太常卿一职。

武德5年(年),归顺唐高祖李渊,授侍中,累迁银青光禄大夫、给事中、太子率更令、弘文馆学士,册封渤海县男,主持编撰《艺文类聚》。

贞观十五年,去世,时年85岁。

欧阳询精通书法,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并称“初唐四大家”。

因其子欧阳通善于书法,父子俩被合称为"大小欧"。

书法于平正中见险绝,号为“欧体”。

代表作:楷书有《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化度寺碑》,行书有《仲尼梦奠帖》《行书千字文》。

对书法有其独到的见解,有书法论著《八诀》《传授诀》《用笔论》《三十六法》。

所写《化度寺邑禅师舍利塔铭》《虞恭公温彦博碑》《皇甫诞碑》被称为“唐人楷书第一”。

而清末民初的历史地理学家杨守敬在《水经注疏》中将“操别入砀”改为“操发兵入砀”。

杨守敬这么一改,不要紧,直接把曹操盗墓的手段给彻底暴露了。

杨守敬●杨守敬简介:杨守敬(年6月2日-年1月9日),湖北省宜都市陆城镇人,谱名开科,榜名恺,更名守敬,晚年自号邻苏老人。

清末民初杰出的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泉币学家、藏书家。

杨守敬一生勤奋治学,博闻强记,以长于考证著名于世,是一位集舆地、金石、书法、泉币、藏书以及碑版目录学之大成于一身的大学者。

他一生著述达83种之多,被誉为"晚清民初学者第一人",代表作《水经注疏》,是郦学史上的一座丰碑。

我们知道,东陵大盗孙殿英在盗掘清东陵慈禧墓时,就是以军事演习为幌子带兵进驻陵区的,把外围通道全部封锁,明目张胆地进行盗墓。

曹操跟孙殿英一样,也是带兵进墓区的。

但带兵进墓区得有一个由头,而军事演习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理由了,只是挂羊头卖狗肉而已。

曹操盗墓是有组织成规模地进行的,不像普通盗墓贼那样,打个洞钻进去。

曹操盗墓跟考古发掘一样,也是采用“大揭顶”的方式。

不过曹操可不在乎什么“文化层”,他是直捣黄龙——墓室地宫,然后取宝走人。

如果像考古一样一挖三五年,那黄花菜都凉了。

考古的方式比较慢,打盗洞又不够彻底,直接把墓顶的封土掀掉,像开门见山一样把墓室整体打开,无疑是最好最干净利落的方法,如同从自家仓库里拿东西,可以一件不落地搬空了都没问题,喜欢什么就拿什么,什么值钱就拿什么,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曹操盗墓破坏性极强,“所过隳(huī)突,无骸不露。

”意思是说:他盗过的墓从不回填,挖个大坑,棺材、尸骨散落的到处都是。

在江苏北部盱眙县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在古代就被盗了,采用的就是“大揭顶”的方式,挖出了一个直径达米的大坑,雨水一灌即刻形成了一个大水塘——龙塘。

这很符合曹操的盗墓手法,很专业,一般人真没那本事。

考古大揭顶孙权也盗墓,有人说江都王刘非墓也有可能是孙权盗的,但我怀疑他没那能力。

而且盱眙在长江以北,属于曹操的势力范围,所以是曹操所为的可能性比较大。

现场还遗留有当年的盗墓工具,进一步佐证了盗墓的年代。

但曹操这次盗墓并不彻底,黄肠题凑的棺椁虽然被劈得七零八落,但在外藏椁的回廊里还有大量的青铜器、金器、玉器、漆器等上万件贵重文物没有被盗走,被考古发掘出来以后,让今天的人们得以亲眼目睹二千年前刘非奢弥的生活。

(详情见本人文章《大云山汉墓发掘记》)龙塘——大云山汉墓黄肠题凑的棺椁江都王刘非●江都王刘非简介:刘非(前年―前年),即江都易王。

汉景帝之子,母程姬。

前年立为汝南王。

前年,吴楚七国叛乱,他年15岁,有勇力,上书自请击吴,被任为将军,吴破,徙为江都王,治故吴王所属之地。

汉武帝元光年间,匈奴入边,又上书愿击匈奴,不许。

为人好气力,治官馆,招四方豪杰。

在位27年卒。

在曹操的盗墓生涯中,最得意之作当属盗梁孝王刘武墓了,还因此玩现了,被陈琳抓住了把柄,成为受人讨伐的罪证。

梁孝王刘武墓梁孝王刘武●梁孝王刘武墓简介:梁孝王墓位于河南省永城市芒砀山南脉保安山东侧山腰,距山顶约15米。

梁孝王名刘武,汉文帝次子,死后葬此。

其墓斩山为椁,穿石而藏,墓门向东,墓长56.62米。

梁孝王墓凿山为陵,墓室巨大,这么大的墓室肯定是用来存放陪葬品的呀,那得有多少陪葬品,可想而知了。

梁孝王的封地处于富庶的中原地区,富可敌国,据说他死后家里还有黄金四十万斤。

曹操看中刘武墓,正是因为他知道刘武很有钱,如果当时有福布斯排行榜,他当是首富无疑。

那么曹操从刘武墓中盗走了多少宝贝呢?《艺文类聚》上不是说了,“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

”那么,芒砀山梁孝王墓是凿山为陵,固若金汤,曹操又是如何打开墓室的呢?它不同于大云山江都王刘非墓,是土坑墓,盗起来容易。

曹操再想用“大揭顶”的方法轻而易举地盗梁孝王墓是行不通了,只能另辟蹊径。

●刘武简介:刘武,生年不详,公元前年卒,西汉梁国诸侯王,汉文帝刘恒嫡次子,汉景帝刘启同母弟,母亲为窦太后。

公元前年(汉文帝二年)受封代王,公元前年(汉文帝四年)改封淮阳王。

公元前年(汉文帝十二年),梁怀王刘揖去世无嗣,刘武继嗣梁王。

七国之乱时,刘武率兵抵御吴楚联军死守梁都睢阳(今河南商丘),拱卫了国都长安,功劳极大,后仗窦太后的宠爱和梁国地广兵强,欲继汉景帝之位,病死未果。

谥号"孝王",葬于芒砀山。

梁孝王墓肯定也考虑了防盗措施,重达数吨,巨大的封门石应该这一措施,那曹操又是怎么把它们挪开的?大家知道,曹操可是军事家,诡计多端,这种踹门行动难不倒他的。

毕竟这墓门是人做的,封门石再重也是人放上去的,可不是外星人所为。

梁孝王墓梁孝王墓平面图梁孝王墓阿基米德曾说过,“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整个地球。

”何况数吨的封门石呢?曹操大概也懂得这个原理吧。

而且,不同于刘非墓的是,梁孝王墓是建在半山腰上的,而刘非墓是掘地为陵,在地下二十米处,所以,打开梁孝王墓的封门并不难,一块块撬开顺坡推倒就行了。

这种“撬”的方法现代考古也在用,比如湖北梁庄王墓的考古发掘现场就是用的这种方法。

有人把梁孝王墓的开门方法与江苏徐州龟山汉刘注墓的打开方法相比较,龟山汉墓的封门石上,考古人员发现了“牛鼻眼”,用于穿绳向上拖拉巨石。

可既然门已经打开了,干嘛还要拖石头呢?个人觉得这是多此一举。

因为那毕竟是门,而不是直径几十公分的盗洞,完全可以顺利地进出,搬运里面的宝贝。

徐州龟山汉刘注墓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探讨。

(END)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63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