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师上庸城,详解刘封与孟达的进军路线
2022/12/1 来源:不详中央之国的形成三国历史篇[第70回]
作者:温骏轩
长篇连载,每周更新
第70回东三郡
曹操在将武都郡的氐人北迁之时,刘备这边并没有什么动作。倒不是加冕汉中王误了正事,这件水到渠成的事耽误不了多少时日。现下刘备的目光是在东线,不要忘了要是以两汉的行政区划来说,刘备现在控制的并不是完整的汉中郡。完整的汉中郡整体对应秦岭与大巴山脉分水岭之间的区域,地理上可称之为“秦巴谷地”。汉中盆地虽然是其中平原面积最大的部分,但中东部却也不是无人区。在张鲁归降之后,曹操将这部分秦巴谷地分置为了:西城、上庸、房陵三郡,合称“东三郡”(曹丕代汉后,将西城、房陵更名为魏兴、新城)。
这个新分割还是挺合理的。西城郡的核心对应现在的陕西省安康市,及其西侧的汉阴县,贯穿其中的是汉水左岸支流月河。以行政区来命名的话,可称之为“安康盆地”,以河流来命名的话,可称之为“月河谷地”。月河的体量很小,冲积出来的谷地面积也非常有限。不过汉中盆地以东的秦巴谷地条件就是这样,不能要求太多。这当中汉称“西城”的安康市,位于月河与汉水相接之地,两千多年来一直是这部分秦巴谷地的地缘政治中心,西城郡即是以之为郡治并命名的。
西城是东三郡中,唯一一个郡治处在汉水之滨的行政区。汉水并没有像在汉中盆地那样横穿安康盆地,而是在大巴山中绕了个圈,又斜插到秦岭那边去,然后从秦岭与武当山之间流出山地,注入南襄盆地西侧。西城之东的“上庸郡”,郡治为对应现在湖北省竹山县的“上庸”。上庸城如果想连通汉水河谷的话,就得沿汉水右岸支流堵河,北行约公里。而堵河河谷两侧都是武当山山地,无论古今都没有建制过县一级的行政区。
上庸郡的核心低地,位于大巴山与武当山之间。除竹山县以外,同属湖北的竹溪县亦位于这条低地带中。三国时代,这条低地带中还有建始、武陵两县。如果你把这条狭长的低地带,与月河谷地连接起来,会发现二者虽然没有被同一条河流串连起来,却同处一条山间低地带中。鉴于整个低地带都处在大巴山北麓,我们可以将之称为“巴山北道”。再往东走,你会发现房陵郡的郡治“房陵”(湖北省房县),同样处在这巴山北道之上。只不过并连汉水的河流,变成了汉水右岸支流南河。
张鲁部分曾经说过,东三郡在当时为地方豪强所控制。其中控制上庸和西城的是申耽、申仪两兄弟,聚众数千家百姓。申氏兄弟原本示好张鲁,曹操进驻汉中之后,申氏兄弟顺势降曹,申耽被任命为上庸太守,申仪被任命为西城太守。虽然兵力不多,但申氏兄弟要是据险硬扛的话,打起来还是要费点事的。鉴于这种情况,刘备还是选择了沿汉水而下的水路进攻方案,领军的正是没能在定军山等到曹彰的刘封。
西城就位于汉水之滨,顺汉江而下可以直接攻取。刘封的军队一到,申仪就很快纳城投降了,仍被任命为西城太守。这是一个非常务实的选择。被封在这片大山里,曹操就算想派人来救,路途遥远一时也赶不到。申仪真正能指望的是他的哥哥申耽,问题是他的哥哥情况同样不妙,此时申耽所据守的上庸郡,正被孟达所率领的蜀军所入侵。
孟达不是在荆州协防关羽吗?的确如此。准确说刘封在东三郡的行动,并不是刘备“汉中之战”的余波,更应该被定位为关羽“襄樊之战”的序曲。对于刘备来说,立足汉中、收取东三郡,却暂时不去图谋武都,甚至不着急夺回阴平,就是因为他手上还有三分之一个荆州。以对益州的价值来说,东三郡就是一块“食之无肉”的鸡肋,其价值远不如能帮助蜀地打通北伐通道的武都和阴平。然而把东三郡及其覆盖的汉水及巴山北道,视为荆益两州的战略连线线,再看东三郡就会发现它“弃之不舍”的价值了。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的战略规划是“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意思是说等等机会,刘备自己北出益州攻取陇右、关中;再以上将领军进军南阳、洛阳。刘备拿了汉中,关羽坐镇南郡,这一计划就有了实现的基础。不过没有东三郡在手的话,这就是两片独立战场。有东三郡在手,蜀汉则能够从东三郡、南郡两个方向,对曹魏的襄阳郡完成半包围。关羽若能乘曹魏新败于汉中之机拿下襄阳,同时拥有长江和秦巴谷地两条战略通道的蜀汉,就让自己在荆、益两州的领土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之所以说刘封在东三郡的军事行动,是襄樊之战的序曲,是因为刘备拿下汉中之后,荆州方面就开始顺势北伐了。荆州北伐分为两部分,一是关羽北伐襄樊;二是孟达以房陵郡为攻击目标,北伐东三郡。现在的问题是,刘封由汉中东进可以顺汉水而下,关羽从江陵北伐,可以由汉江通道北上,那么孟达是怎么进抵房陵的。
孟达自从被刘璋派去支援刘备后,最开始是囤驻于江陵。曹操在赤壁之战前,曾经在南郡西部,以夷陵为治分置出了“临江郡”,包含:夷陵、夷道、秭归、巫县、佷山等县,对应现在的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长阳县、秭归县,以及重庆市的巫县。以此来说,周瑜打南郡之战时,算是先取了临江再取南郡。
从这些城邑的位置可以看出,临江郡对应的是三峡及江汉平原的入口,设置是为了增强荆州之于益州的防御力。分割建制新的郡,在当时是普遍现象,即可精耕自己的领地,又可安置前来归属的人才。因此刘备在借得南郡之后,沿袭了这一做法,只是将临江郡改名为“宜都郡”。首任宜都太守为张飞,诸葛亮率荆州留守诸将入蜀后,孟达成为了新的宜都太守。
宜都郡的中心城邑是夷陵,据守的关口则是三峡东口的“南津关”,与刘备后来身死的白帝城,也就是鱼复关,一东一西分处三峡两端。其中南津关因为处于西陵峡口,在三国史料中还有一个名称“峡口”。
为了扼守这个要冲,刘封曾在峡口北岸高地上,建了一座被后世称为“刘封城”的城堡。刘备入蜀时,刘封被留在了荆州,后来是跟诸葛亮、张飞、赵云一起走的。刘备在借得南郡之后,让张飞转任南郡太守,而孟达是在诸葛亮、刘封走之后上任的宜都太守。这意味着,刘封应该是在张飞与孟达之间做过宜都太守。不管孟达刘封在宜都是共事关系,还是先后任职宜都,可以肯定的是两人同在荆州这段时间,并没有培养出深厚的革命友谊。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孟达到底要怎么才能袭取房陵。位置上看,宜都郡倒是与房陵郡南北相接。不地这一看地形却会人让头大。两郡正处在大巴山脉与武陵山地相汇之地。除了充作郡治的夷陵、房陵一带勉强算是山间低地以外,绝大部分属地都为海拔上千米的连片山地所覆盖。三峡两侧的山地被单独称为巫山,其中宜都北部地接三峡的这部分山地就是“巫山”的一部分,走势上算是武陵山区在长江之北的延伸;房陵南部对接宜都的这片山地,则属于大巴山的一部分,这片山地还有一个同样为今人熟知的名称——神农架。
世人知道神农架,多是因为野人的传说。虽然野人之说基本已经被证伪,但一片山地能够被传有野人存在,必定是人烟稀少之处。现在的神农架不光是一个地理名称,还是一个地级行政区,全名为“神农架林区”。是全国唯一一个以“林区”为名的行政区。很多人是在年新冠疫情肆虐湖北时才知道有这么个行政区的。当时神农架林区毫不让人意外的,成为了湖北发病人数最少,最安全的地区。
如果不想翻越神农架,进入房陵的最优选择是利用汉水水系。由汉水船行至右岸支流南河,然后溯南河而上直抵房陵,虽然有点绕路,但胜在走的是水路。只是以当时的地缘政治格局,无论是刘封还是孟达都用不了。因为南河的入口已经在南襄盆地之中了,现在已是曹操从南阳分置出来的“南乡郡”的领地。这件事要是让刘封来做的话,他需要顺汉水而下,从武当山北麓先进入南乡。
在即将行出山地,进入南襄盆地时,早在先秦时期,当年的楚国就依汉水建过一座名为“郧关”的关口(湖北省郧县)。以此为命名,我们可称这条沿汉水而下的通道为“郧关道”,又因其整体位于武当山北麓,亦可称这条水道为“武当北道”,与横贯东三郡的陆地通道“巴山北道”相呼应。由于西城是东三郡中唯一处在汉水之滨的郡治,郧关以西的这段汉水河谷,被整体划入了西城范围内。
作为秦巴谷地的另一条交通线,郧关之西建制有原隶属汉中郡,后归于西城郡的钖县(湖北省白河县);郧关以东建制有位于现在丹江口市均县镇的武当县,后来也是武当山名称的来源。后来更名为均县、均州的武当县,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南襄盆地的面对汉水方向的门户,如果不是丹江口水库蓄水,城市搬迁并更名“丹江口”的话,现在这地地区的中心城市应该还是在这个点位上,或以圴州为名,或者打武当山的牌叫“武当市”。
刘封虽然暂时无法利用郧关和武当之东的南河河口,进入房陵,但能够堵河河口却是位于郧关之西。这意味着刘封可以在取了西城之后,再船行至上庸。如果还想依此路径拿房陵的话,那就要进入南襄盆地的平原区,接受曹魏的阻击了。南阳在东汉是人口最多的郡,从郧关到南河河口这公里的汉水之侧,就建制有包括武当在内的五个县。真要打的话,那就不是取房陵而是取南乡了。
基于同样的原因,孟达也不可能由汉水下游溯水而上接入南河。那样做的话,还需要先拿下曹魏的襄阳郡。真能做到这点,那出兵的目标就是取南阳和南乡了。把这两地一取,被封堵在山中的房陵自会望风而降。既然没办法利用水道北取房陵,孟达所能做的就只能是率军直接北上,强行翻越巫山和神农架了。
当年巴人曾在此开辟出的道路能够帮助他做到这点。早在武王伐纣之前,东三郡所处的这段秦巴谷地,就以对应现在湖北城竹山县的上庸城为中心,建立过古庸国,而巫山及三峡一带则是巴国的地盘。这两个古国都参与了武王伐纣战争,不过二国之间亦是相争不断,由此打通有穿越山地的通道。后来庸国在公元前7世纪为楚国所灭,宗室族人被迁到武陵山区腹地,重建为新的附庸于楚国的庸国,其新都被称之为“大庸”,进入二十世纪后,当地官员觉得这个名字实在太庸俗,不利于城市宣传,遂更名为“张家界”,成为全国最热点的旅游城市之一。
由宜都北上的蜀军可以由秭归出发,借助纵穿巫山的长江支流香溪河北上。在香溪河的上游,吴国在三国末期分割秭归北境建制有兴山县(湖北省兴山县),以加强这条巴道的防务。翻越分水岭,则可接入南河的南源“粉水”,虽然房陵城是在南河北源“筑水”上游,但再在两者打通连接线已是不难。为了不让吴国再复制孟达北伐之路,曹魏在香溪河与南河分水岭处建制了绥阳县,又在绥阳与房陵城之间建制昌魏县。这些城邑的位置,能够帮助大家搞清孟达是怎么进入房陵的。考虑到整条道路的中心节点为“兴山县”,而这个王昭君的故乡现代依然以此为名建制有县级行政区,我们可将之称为“兴山道”。
房陵郡地接荆州,尤其与襄阳相邻,因此曹操在拿下房陵之后,任命襄阳大族出身蒯祺担任太守。在迎立刘表和归顺曹操的问题上,以蒯越为代表的蒯氏家族都很识时务的抢在了前面。将家族势力扩张到房陵,是他们获得的报酬之一。不过对于蒯祺来说,房陵太守却成为了他生命的终点。兴城道上的三个县都是后来才建制的,属于亡羊补牢之举,蒯祺没有想到孟达能穿越人迹罕至的神农架,兵临房陵城下。措不及防的他很快就兵败身死,而孟达则在取了房陵之后,沿巴山北道西进继续取上庸城。
刘备在收到孟达攻取房陵的消息时,已经拿下了汉中。东三郡地形复杂,新晋汉中王担心孟达孤军深入难以全取东三郡,方命令刘封顺汉水而下前去支援。在顺利拿下西城之后,刘封与孟达合兵于上庸城下。申耽见两侧的房陵、西城都已被蜀军拿下,自己的弟弟申仪也降了刘封,便不再做抵抗开城投降。
从刘备的角度来说,安排一支军队从水路前去共取东三郡,本来是一个很合理的安排。要是单纯靠孟达由东向西沿陆路推进,进度肯定是没那么快的,而且时日稍长,荆州方向要是有援军到的话,孟达的处境就危险了。结果也证明,这一做法的确帮蜀汉顺利的拿到了东三郡。
然而两路大军共伐东三郡的做法,却在客观上造成了“二士争功”的局面。在取东三郡之后,申氏兄弟虽然还被留用为太守,但刘备显然是不可能完全把这两郡交给降将的。在归降之后,申耽的妻小及整个申氏宗族被送往成都为质。刘封及孟达则留驻于东三郡,其中刘封以“副军中郎将”之职总督西城、上庸两郡,孟达则驻于房陵。
刘封、孟达交恶这件事,承担主要责任的是刘封。史书记载刘封甚至抢了孟达军队的“鼓吹”,鼓吹指的是金鼓和号角,是古代军队最重要的指挥工具,将之夺走更多是一种侮辱。刘封是刘备的养子,本身又武力过人,性格张扬。当日入蜀之战时,史书对刘封的评价是“所在战克”,只要他参与的战事都能获胜。正因为如此,刘备在定军山前,才如献宝一般让刘封下山去挑衅曹操,气得这个老冤家急调他的黄须儿前来阵前决斗。想让世人看看是你刘玄德的假儿子厉害,还是我曹孟德的真儿子厉害。
虽然刘封在战场上很得意,刘备也非常喜欢他,但收他做义子之后不久,甘夫人就生了刘禅。疏不间亲,刘封显然是没有可能做继承人了。并且就算没刘禅,刘备入蜀之后也还又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刘永和刘理。说起来刘备虽然夫人不少,但到47岁时才得了刘禅这一子(之前有没有存疑)。在荆州那几年,以及入主成都之后,是刘备一生中日子最舒心的时光。这心情好坏跟生儿子这事关联大不大,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研究下。最起码刘备的确是在日子好过之后,才算是生到了儿子。
刘备晋位汉中王时,依制加封刘禅为王太子。尽管对这个结果早有心理准备,但真的事到临头,刘封的失落之情相信大家还是能感受到。对于刘封的不忿,诸葛亮是最能体察的。后来也是诸葛亮坚持要杀了刘封,以免在刘禅即位之后祸起萧墙。考虑到这些背景,刘封对孟达的欺压,乃至不救援关羽的举动,是一种情绪的发泄。东三郡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地缘政治板块。以刘封的想法来说,应该完整交给他来管理。孟达为刘璋旧臣,自知无法与刘封相争只能隐忍。
事实上,北取房陵及东三郡的计划,本身是孟达主动提出并执行的一次独立军事行动。毕竟孟达也是有大志之人,希望能够为新主开疆扩土。关羽这个人非常高傲,寄于他之下,孟达受的气并不比刘封给他的少。如果能够帮刘备拿下东三郡,这个位置不仅能连接荆州和益州,甚至还有机会透过子午道和峪谷道直取关中。如此以来,孟达就算不在蜀汉内部成为一镇诸侯,也是头一等的功劳。
现在刘备出于好意,在汉中战事结束后派刘封来相助,刘封回到蜀地看到刘禅也是生气,同样想在东三郡立山头,倒是让孟达有志难伸,有苦说不出。同时在曹魏的建制中,东三郡已经被划归荆州。无论从地缘政治,还是资历的角度,关羽都认为不管刘封还是孟达,都应该受他节制,配合他的北伐行动。而这对于皇子属性的刘封来说,显然又是不愿意接受的。至于孟达,等于还没摆脱关羽,又来了个刘封想骑在自己头上,真是未出龙潭又入虎穴。
尽管不管关羽、孟达还是刘封,本心都是想在刘备面前表现,想为蜀汉建功立业,但彼此间的这种不和,势必会影响即将发生的襄樊之战,由此也为三人的惨淡收场埋下了伏笔。话说回来,时日长一些,刘备和诸葛亮肯定还是能理顺东三郡与荆州的治理架构。只是一如大家都已经知道的那样,留给蜀汉的调整时间已经不多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