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宜都幸福路文明风小康图,这就是宜
2022/8/17 来源:不详抬眼望,满山茶园荡绿波;一路行,特色民居紧相随;咬一口,吴婆婆酥饼满嘴香……
吕家坳生态茶园4月5日,万余游客相聚宜都潘家湾土家族乡吕家坳村,参加第六届茶乡女儿会,一组组美图、一段段抖音,刷爆了朋友圈。
从线上火到线下。一个多月来,不少市民慕名前往。
茶乡魅力究竟几何?5月中下旬,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深入潘家湾,探访“热门”背后的秘密。
先建后补,打通幸福路
车入潘家湾土家族乡,公路四通发达,到村、到户都很方便。
吕家坳入村到户公路“山大人稀,农户散居,修路的压力很大”,乡党委书记覃晴介绍,年乡政府摸底时,还有公里到户路需要硬化。
按常规概算,总投入将超过万元,这对乡政府来说是个天文数字。
下放决定权!乡党委、乡政府决定创新一事一议,“先建后补”,做不做、做什么、怎么做,全由受益农户说了算。
一把尺子量到底,全乡统一建设质量标准和补贴标准。项目通过验收后,乡政府按道路硬化每米60元、路基扩宽每米30元的标准,补贴给农户。
政策一出台,将军山村二组的叶志敏就召集沿线的6个农户,一起申请了“先建后补”项目。
“我家到村组主干路有一段约米的泥巴路,晴天走一身灰,雨天走一身泥。”不光叶志敏,其他农户也多有苦衷:运柑橘,车进不来;来亲戚,面子挂不住。
一拍即合,农户们决定自己请施工队修路,费用按距离远近阶梯出资,距离越远的出得越多。
齐心协力,不到半个月,这条路就扩宽到3.5米,并完成硬化。“总花费不超过4万元。”叶志敏告诉记者,她家最远,除去补贴,只出了不到1万元。
“先建后补”极大地激发了农户的积极性。当年,全乡共完成到户路硬化60公里,村组主干道路基整治16公里、路肩建设17.7公里。
“预算万元,实际支出万元,政府仅投入万元。用小投入解决了大难题。”乡财政所所长史清宏说。
打通幸福路。去年,全乡第一条“黑化”的通村路——雷梁路全线通车。通车后,从陆渔一级路口至梁山村仅需15分钟车程。
破除交通瓶颈,梁山村如期完成村出列、户销号的脱贫摘帽任务。
内外兼修,劲刮文明风
过去,污水横流,柴禾乱堆,环境“脏乱差”;现在,道路干净,庭院整洁,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吕家坳村六组的史清浩是这一变化的见证人。
三年前,史清浩被聘为村保洁员。那时候,农户环保意识还不强,“昨天刚扫完,第二天又脏了,很有挫败感。”史清浩说,尤其是垃圾桶附近,常年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令人作呕。
控制污染源,乡里收回农户附近的垃圾桶,让村民自己负责房前屋后的垃圾清理。“搞得不好的,村里党员就到他家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牵头负责全乡环境卫生整治的乡人大主席高先刚介绍说,全村帮忙搞卫生,谁好意思?
道路干净,庭院整洁逐步改掉陋习后,去年,该乡又建立起“一个喇叭、一支队伍、一把扫帚、两只编织袋”的垃圾清运分类处理模式,组建环卫队,每天按照路线集中清运一个村民小组。
“现在已经有三分之一的农户参与垃圾分类。”史清浩相信,以后的工作会愈发轻松,也会更有成就感。
面子新,里子也要新。乡里动员优秀党员、退休干部、道德模范等,成立乡贤理事会,让农村的“闲事”有人管、有理管、有效管。
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