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口由城转乡终于放开,户籍政策有变,
2023/9/19 来源:不详近几年,农民的生活质量已经提高了很多,在穿着上,变得越来越时尚;在饮食上,明明自己种的蔬菜既便宜、又健康;在住所上,在内有宽敞的房屋和大院可住,在外有熟识的邻居可帮;再加上硬化的水泥路,这些生活让很多市民羡慕不已。
于是,很多户口迁出的农村子女和市民,都纷纷想要迁户于农村,可是碍于以往的政策要求,这一愿望很难实现。如今,随着户籍政策的改变,户口“由城转乡”终于放开了。
其实,这一政策的出现,对于户口迁出的农村子女影响更大。因为对于原户籍在农村的年轻人而言,城市户口更多的是为了满足工作需要或者孩子入学需要,而当这些需要被满足后,他们更希望能够返回农村继承祖宅,同时,也能够避开城市的高消费和高压力,用于安度晚年。
农村户口的吸引力为何越来越高?
其实针对农村户口的吸引力,为何越来越高的问题,离不开以下这些客观因素。
首先,就宜居水平来看,农村要远高于城市。虽然目前农村的发展水平还远不及城市,但是就宜居水平来看,农村要远高于城市。为何这样说?这不仅是因为在居住方式上,农村的独家大院要比城市的“鸽子楼”宽敞得多,更重要的是,这种分散居住的方式,会对病毒形成一种天然屏障,爆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概率要远低于城市。
与此同时,农村的土地资源,对于城市资本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国家对城市楼房“只住不炒”的定调以及一些限购措施的推行,拥有一定资金积累的市民,已经失去了靠炒房致富的“捷径”。而反观农村的宅基地和土地资源,相比于城市楼盘而言,其开发价值的“泡沫性”几乎不存在。因此,这种“只赚不赔”的买卖,对于城市资本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除此以外,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之间,隐藏着巨大的经济利益。我们说城镇化是让农民进城,空闲出的宅基地用于后期发展,而乡村振兴正好相反,是让农民在农村也能享受到市民的生活条件。而这“一进一出”之间,农村的土地资源,尤其是位于城郊的宅基地和土地,受城市工业化的带动,其市场价值必然会大幅度提升,其中隐藏的巨大经济利益,后期会越来越明显。
户籍政策有变,符合条件即可迁户回村
近期,多个省份相继革新了“只能进城、不能返乡”的户籍政策,符合条件即可迁户回村。
以四川成都为例,想要将户口由城市迁回农村的申请人,只需要本人或直系亲属,在户口迁出目的地,拥有合法的宅基地和农房,便可迁户回村。与此同时,山东威海也有相关的政策,大学毕业生、退伍军人等参与返乡就业创业的人员,只要符合当地规定,便可在农村当地落户。拥有宅基地使用权且经常回原籍居住的“原农民”,也可顺利迁户回村。
如此一来,该项政策对于返乡创业就业的人员而言,能够让自己在奋斗过程中,也能享受到乡村振兴的福利。更重要的是,对于很多户口迁出的农村子女而言,随着农村新基建和宜居型农房改造的推出,他们既可以通过“迁户回村”继承资产,同时又能在享受农村生活环境的同时,利用宅基地和土地的“盘活经营”,获得更多的财产转移收入或经营收入。
面对可“迁户回村”的政策改动,我们该注意什么?
面对可“迁户回村”的政策改动,我们最应该注意的有以下2点。
首先,明确落户的根本条件。无论是对于市民,还是户口迁出的农村子女而言,要想成功落户农村,必须明确落户的根本条件,即自身或者直系亲属,在户口迁出目的地,拥有宅基地的使用权或农房。也就是说,要想在农村完成落户或者迁户回村,就必须在农村有合法的住房,“无房不迁”就是很多省市设立的最根本的条件。
其次,市民可通过“投靠”的方式,实现在农村用户。如果自己的配偶是农村户口,其父母或者其他子女可以提供居住的房屋,在符合当地要求下,也可实现“投靠式”户口迁入。当然,要想最终实现户口由城镇向农村的转移,必须同时获得户口迁出地和迁入地的允许,毕竟,市民的迁入会影响到当地农民的利益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