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人李均山乡里的光明守护者人民

2023/7/10 来源:不详

位于湖北省宜都市红花套镇的大溪村是一处风景秀美的“世外桃源”。   长15.8公里的大溪线,是连接大溪库区多户村民的电力“生命线”。有24年党龄、现年49岁的“农电工”李均,已在这条线上摸爬滚打近20年。他工作踏实敬业,对待群众如同亲人,被村民称为“光明使者”“李货郎”。

10年穿坏50多双鞋

大溪村山大人稀,多户村民零散分布,村民用电难,电力维护难。年,李均成为维护这条线路的“农电工”,从此与这方水土结缘。   10年前的大溪没通公路,甚至连简易的摩托车道也多是“断头路”,穿村而过的两条溪流给当地村民出行带来诸多不便。   每周例行巡线、护线、收电费,道路成为“拦路虎”。当时,骑车-坐船-步行是李均日常工作的“三步曲”。他往往早上从家里出发,骑半小时摩托车到大溪水库堤坝,然后坐半小时班船进入库区码头,再沿途步行检查线路,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一整天。   背着十几斤重的工具包、穿着“解放鞋”,李均沿着崎岖的山路艰难跋涉,时而溯溪而上,时而翻山越岭,每天的行程都是几十公里,这种日子持续了十多年。有时工作一天出来,班船已停班,只能在农户家留宿。   “那些年,我每年都要穿坏5双鞋,10年穿坏了50多双鞋。现在通水泥路了,大部分现场都能骑摩托车到达,但还有少数几户农户没通公路,仍需步行。”李均介绍,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摩托车,这些年换了4辆,去年为了方便给村民带货,买了一辆二手面包车,比以前方便多了。   在山区作业,除了山高路险,还要时时提防蛇虫、马蜂、野猪等。年6月的一天,李均在“砍青”时遭到一窝马蜂攻击,被蜇了十几下,几近昏迷,幸好村民们叫来医院才保住性命。   现在进山之前,除了必备的电工刀、弯刀、镰刀三件“特殊工具”,他还要戴上面罩、携带蛇药等防护物品。“幸好这些动物不主动攻击人,遇见了尽量躲开,一般不会有事。”李均说。

没出现一次非正常停电

“两条溪、毁股线、水泥杆、木扁担、蜘蛛网、点着电灯看不见……”这段顺口溜生动地描述了10多年前大溪村的用电状况。   十多年前的大溪线,很多电线杆还是木质的,时间一长,容易腐烂,安全隐患较大;山中林木茂盛,树枝、竹枝容易搭线,遇到刮风下雨极易引发断电。断电后,村民生产生活都受到影响,特别是碰到红白喜事,更是麻烦。   为保障线路畅通,李均坚持每两天巡视一次线路,沿线根电线杆的分布,他如数家珍;7个供电台区,他“闭着眼睛都能摸到”。春夏时节,草木蔓发,他隔几天就要沿线进行“砍青”,将电线周围的树枝、竹枝砍掉,消除安全隐患。   年8月2日傍晚,强雷雨突袭红花套镇,10千伏大溪线遭雷击导致供电中断。接到老乡的求助电话,李均骑上摩托车一头扎进滂沱大雨中,黑灯瞎火地折腾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踏进了大溪。   沿着大溪线分布的电线杆,他逐一检测,走了20多公里山路。库区山大人稀,多数地方无路可走,只能沿着泥水横流、遍布石头的河沟溯溪前行,既湿滑不便,又危险异常。那一夜,他没有合眼,次日早上,大溪线恢复送电。这样的事情,在李均近20年的工作生涯中,司空见惯。   这些年,李均所服务的台区没有出现一次非正常停电,没有发生一起安全用电事故,线损从20%降到10%以下,村民用着与城区同网同价的电。

乐当群众“李货郎”

大溪交通不便,年轻人都走出山门谋生路,村里90%以上都是留守老人,李均又主动承担起“带货”的重任。   “小李,家里米没有了,能否帮我带一袋进来?”“李电工,我家灯泡不亮了,你能帮我看一下吗?”每天接到数个这样的电话,已成为李均日常生活的常态。   哪家缺什么,哪家有快递,他都用本子记着。进村时,米面粮油、牙膏牙刷、种子农药等日常用品经常塞满摩托车后座。入户时,他发挥技术特长,帮农户接线、更换灯泡、定期维护线路。为了让老乡能正常收看电视,他还义务当起了电视信号维护员。   三组村民向士兵的母亲患哮喘病多年,每日需要服用多种药物。去年疫情期间,药品采购成了大难题。接到向士兵求助,有出入通行证的李均跑遍了镇上大大小小的药房、诊所、卫生院,费尽口舌请人调货,终于将6种药品一盒不差地送到老人手中。   大山无言,党性生辉。李均先后被授予“湖北省劳动模范”“荆楚楷模”“中国好人”“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据中国文明网

本文来源:山西农民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546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