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都试点治理小微水体成风景护清江碧水

2024/7/31 来源:不详

北京哪间医院治白癜风好 https://m.39.net/pf/bdfyy/xwdt/
<

12月10日,湖北日报新闻客户端以《宜都:试点治理“小微”水体成风景护清江碧水东流》为题,报道宜都依托“河长制”,集中开展“小微水体”整治与管护,使小微水体得到有效管理。

原文如下:

冬日暖阳,金橘满园,湖北宜都市正值采摘柑橘时节。每片橘林伴有一口堰塘,这是农民抗旱浇苗的“当家水”,眼下碧水倒映丰收景象,好一幅水波荡漾画卷。

12月7日,笔者在红花套镇吴家岗村1组遇见村民陈达志,他摘完柑橘在堰里清洗农具。“过去这堰建了没人管,水少还脏,现在有了保洁员,水清了,洗涮东西也方便”,陈达志随手一指,“管这堰的责任牌就在我家门前。”

红花套镇政务中心水利员章彩霞介绍,去年全镇开展“小微水体”整治,对小水库和塘堰实行“一长两员”主体责任管理,一些几十年的小库大堰里的水更清洁了。

吴家岗村党支部书记陈仁斌说:“我们村有口堰塘,其中8个大堰被列为全市首批小微水体整治项目。”

在6组骆家大堰看见,村民廖华远正在打捞漂浮物,忙碌一阵上岸后他指着仅容一人的小船说:“这个渔划子是我自己买的,过去村民养鱼投肥水都被污染了,现在喂鱼只用青草和蔬菜。”这口堰蓄水六七千立方米,廖华远自愿担任保洁员。眼前,清澈的堰水里还放养红鲤等观赏鱼,赏心悦目。

红花套镇毗邻长江,早些年全镇农业“水改旱”,由种植水稻转而发展柑橘,辖区内5条渠道、处堰塘因“可有可无”被边缘化,功能逐步弱化,有的基本荒废,每遇极端干旱气候,又因缺水受损严重,小型水利工程成了“鸡肋”。

振兴乡村,水利先行;精准扶贫,没水怎行?年,宜都市以红花套镇为试点,开展小微水体整治,该镇4个小水库、89口大堰被划为小微水体。整治方式“以奖代补”,按每口堰塘元、渠道每米20元标准奖励补贴主动兴修小水利的农民,今年有45口塘堰清淤整治。宜都市以此为契机,依托“河长制”,集中开展“小微水体”整治与管护,建立“一长两员”主体责任,形成村级主责、群众参与的日常保洁管护机制,使一些小微水体得到有效管理。

记者来到靠近清江边的五眼泉镇鸡头山村。该村属于集体资产的堰塘口,农户自行开挖堰塘余口,村党支部书记彭晓柏是“一长两员”的“河湖长”。鸡头山村每年有计划的实施小微水体整治,清沟渠、清塘泥,部分小微水体安装人工浮岛改善水质,水产养殖杜绝化肥饲养,呈现水清、岸绿、河畅、景美的新农村景象。全村分为5个片区,常年聘请5名保洁员,每人一年劳务报酬元,专门负责扫地、维护道路、清洁水面卫生。每年考核保洁员,不合格就换人,已经换了2个。

鸡头山村有支“金乡邻”志愿者服务队,也参加河道和塘堰水面清理。“金乡邻”意指乡亲邻里间关系犹如金子一般。74岁的古明洪是村里的“净美之星”,他家门前的堰塘是年村集体挖的,水面不大,周边住5个户,古明洪当“堰长”,每逢大雨天,他会提闸放掉积水换新水,村民养鱼也是喂草不投肥。

“小微水体”活跃起来,积少成多力量大。应对干旱等极端天气保障力增强,农民增产增收,生活环境改善,从源头阻止了污水流入江河,宜都市水域环境质量显著提升,年每个季度水质检测报告显示,全市所有河流都达到地表水III类标准,清江长期维持在II类,部分国控断面达到I类标准。

来源

湖北日报

编审

刘瑞刘传东

原标题:《宜都:试点治理“小微”水体成风景护清江碧水东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72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