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行业破与立沉浸式业态元
2023/1/10 来源:不详本报记者郭阳琛张家振上海报道
与文化深度融合,探索数字化转型,正成为文旅业“破局重塑”的新风向标。
近日,宋城演艺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宋城演艺”,.SZ)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已与湖北交投宜昌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宜都市人民政府签署《“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合作协议书》,为其提供包括品牌授权、“千古情”节目编创、规划概念性方案设计、互动体验项目设计、开业筹备等服务,将“宋城·三峡千古情”项目打造成湖北乃至长江黄金旅游带的文化地标之一,总服务费用约2.6亿元。
和宋城演艺培育文化地标的做法类似,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关系如今正愈发紧密,旅游景点中的“中国风”随处可见。在日前开幕的第九届乌镇戏剧节上,每晚都有中外戏剧表演,游客甚至还能在街头巷尾“偶遇”表演嘉年华。
(乌镇戏剧节节目演出现场。图片来源:乌镇戏剧节官方网站)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为文旅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为当下文旅产业发展做出了方向性的指引,也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相互促进的重要契机。不管是对于文化事业还是旅游发展而言,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IPG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向《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
沉浸式体验受追捧
记者从乌镇景区了解到,第九届乌镇戏剧节包括特邀剧目、青年竞演、古镇嘉年华、小镇对话四个单元,一共启用了9个剧场,包括22部特邀剧目,共计63场演出。
在业内人士看来,与国内外其他戏剧节相比,乌镇戏剧节的一个鲜明特点在于充分结合了乌镇独一无二的人文与自然环境。小镇环境为乌镇戏剧节提供了枕水人家独有的历史底蕴与江南意境。与此同时,戏剧元素也融入进了小镇的桥头巷陌,不仅拓展了小镇的文化内涵,也将戏剧深深嵌入了小镇的文化生活之中。
据了解,位于浙江省桐乡市的乌镇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工程遵照“保护第一、修旧如旧、以存其真”原则,探索出了独特的“乌镇模式”,并由此成为了国内古镇旅游开发的典范。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霍晓卫表示,旅游具有天生的文化属性,人通过旅游不仅完成了从此地向彼地的位移,也实现了文化认知心理层面从故乡向异乡的转变,完成了文化交流或文化认同。独特完整、沉浸其中的旅游体验,需要以突出的自然和文化特色为支撑。文化和旅游相辅相成,共同激发着人们的消费需求。
乌镇正是探索文化、旅游深度融合的“先行者”和“示范者”。乌镇戏剧节发起于年,如今已成为全国乃至世界知名的文化品牌。与此同时,乌镇当代国际艺术展、木心美术馆等文化元素也已深度融入古镇,让乌镇从“旅游小镇”“度假小镇”逐步发展成为国际化的“文化小镇”。
“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主要体现在文化作为旅游的IP与驱动力,而旅游又作为文化的载体与传播途径。”柏文喜指出,目前两者的融合度与相互渗透度、互动度显然还不够,在相互驱动、互促发展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霍晓卫也表示,文旅融合的任务与挑战重点在于二者之间需要形成可持续的良性互动。在旅游业规模化、快速化的发展过程中,如何平衡文化事业与旅游产业、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文旅融合长期存在的难点与挑战。
“例如,古城、古镇、古村因核心范围小,可更新地段与周边环境多有限建要求,可容纳的旅游设施和旅游业行为有限,但旅游产业的运营需要在有限的范围内追求最大的产出。”霍晓卫进一步阐释道,突破口在于通过主题串联更大范围内更多的旅游资源,通过设施保障拉长旅游运营活动的空间与时间,通过运管措施创新实现旅游流量的“削峰填谷”。
创新阐释传统文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事实上,旅游业也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阵地”。近年来,各大旅游景点频频与国潮国风IP联动而引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