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资料湖北省省情省况

2022/10/24 来源:不详

1湖北省概况

湖北省,简称“鄂”,省会是武汉市,位于中国中部偏南、长江中游。湖北介于北纬29°05′至33°20′,东经°21′至°07′,东连安徽,东南邻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为邻,北接河南。湖北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部为“鱼米之乡”的江汉平原。湖北省现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直管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全省面积18万多平方千米。

湖北承东启西、连南接北的交通枢纽,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中国内陆重要的空港。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全省公里。长江及其最大支流汉江,润泽楚天,水网纵横,湖泊密布,湖北省因此又称“千湖之省”。

湖北文化底蕴深厚,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的故里在湖北。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在长达多年的历史中,创造了楚文化。

湖北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从武昌辛亥首义到新中国成立,湖北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仅红安县就孕育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多位将军。

湖北省科教文化实力位居全国前列,是中国重要的高等教育基地。湖北省科学研究水平全国领先,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数量,连续7年位居全国前四。

2历史沿革

湖北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以北,故名湖北,简称鄂。湖北历史悠久。

夏王朝时期,夏文化的影响已经到达江汉地区。商朝建立后,湖北即纳入商的版图。西周时期,湖北境内已出现诸多小国,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诸国逐渐统一于楚。

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年)后,废除分封,实行郡县制,湖北大部属南郡,西北、北、西南各一部分属汉中、南阳、长沙、黔中和九江郡,并置若干县。

西汉(公元前~公元25年)湖北大部属荆州刺史部,东汉(25~年)沿置南郡、南阳郡、江夏郡以及汉中郡、庐江郡等。

三国(~年)时期,魏、蜀、吴争夺荆州,后魏、吴分置江夏郡、武昌郡、南郡、宜都郡、建平郡、武陵郡、长沙郡、襄阳郡、南阳郡、南乡郡、义阳郡、魏兴郡、新城郡、上庸郡等。

两晋(~年)时期,湖北大部分仍属荆州之江夏、襄阳、南郡、建平、宜都、义阳、南乡、南阳、上庸、新城以及南平、长沙、天门、武陵、魏兴等郡,开始侨置州、郡、县。

南北朝(~年)时期,湖北主要属南朝范围,仍设州、郡、县,侨置州、郡、县增多,变更频繁,建制紊乱。

隋朝(~年)统一全国后,先撤销侨置州、郡、县,隋大业三年(年)又行恢复。今湖北除西北部分和东部一隅外,绝大部分属荆州,统领南郡、夷陵、竞陵、沔阳、清江、襄阳、舂陵、汉江、安陆、永安、江夏等郡。隋开皇九年(年)江夏郡曾一度改称鄂州,治江夏,后来鄂州又成为治所。今湖北简称鄂即源于此。

唐代(~年)初,全国分为十道,后增至十五道。湖北西部为山南东道,东部为淮南道,东南部为江南西道,西南部为黔中道。改江夏治鄂州,并改京山、富水置郢州,另有襄州、随州、均州、房州、峡州、复州、全州和薪州、安州、黄州以及沔州等十五州。后设山南东道节度使、荆南节度使、武昌节度使,分领各州。

五代十国时期(~年),湖北境内的襄、均、房、随、郢、复、安七州一直属于五代,黄、薪、鄂三州初属吴,后属南唐;黄、薪二州复又归后周。江陵地区的南平国(~年)建都江陵,据荆、归、峡三州;施州属蜀。

宋代(~年)在湖北中部设荆湖北路(湖北之名始此),有鄂、复、峡、归诸州和江陵府、德安府以及荆门军、汉阳军等(辖县33个),占湖北大部分地区;北部设京西南路,有随、金、房、均、郢诸州和襄阳府以及光化军等(辖县19个);东部约以长江为界,北部属淮南西路,有薪、黄二州(辖县5个),南部属江西南路,为兴国军(辖县3个);西部的施州属夔州路;鄂西南为羁摩州。

元代(~年)在全国设3个中书省、11个行中书省。今湖北境内,长江以南属湖广行省(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路、兴国路、汉阳府与归州;长江以北属河南行省,有襄阳路、黄州路、薪州路、中兴路、峡州路和安陆府、沔阳府及荆门州;西北部一隅属陕西行省,西部夔州路、羁摩州属四川行省。

明代(~年)初,湖北属湖广行省。后分全国为十三个布政使司。今湖北全境基本属于湖广布政使司(治江夏,今武汉市武昌),有武昌府、汉阳府、黄州府、承天府、德安府、荆州府、襄阳府、郧阳府。

清代(~年)初仍沿用明制。至康熙三年(年)湖广分治,大体以洞庭湖为界,南为湖南布政使司;北为湖北布政使司,定为湖北省,省会武昌。是为湖北省建省之始,省名从此确立并沿用至今。湖北领武昌、汉阳、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等8府,湖北省行政区域之概貌已经基本形成。至清末,湖北省共领武昌、汉阳、安陆、襄阳、郧阳、德安、黄州、荆州、宜昌、施南等10府和荆门直隶州、鹤峰直隶厅共60县、6散州、1散厅。

民国年间,湖北省总体区划变化不大。年,废除府、州、厅建制,重新划分,省下设道、县两级政区;年,废除道一级建制,实行省、县两级行政区;年于省、县之间增设行政督查区;至年,湖北省共设1市(武昌市,汉口市为国民政府直辖)、8行政督察区、69县。另,汉口有时为省辖市,有时为特别市。

自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建立过许多革命政权。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成立过黄安农民政权,扩建为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湘鄂西苏维埃五县联县政府,后改为湘鄂西苏维埃政府、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抗日战争时期的年4月,成立鄂豫边区行政公署,年10月至年6月,扩大成立为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年8月至年5月,在鄂西北先后建立过5个地区。年底,分别成立江汉行政公署和鄂豫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行政区划进行过一系列变化调整。至年,湖北省管辖6地区:黄冈地区、孝感地区、咸宁地区、荆州地区、宜昌地区、郧阳地区;1自治州: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省辖市:武汉市、黄石市、十堰市、沙市市、宜昌市、襄樊市、荆门市、鄂州市,22个县级市,46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今湖北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3行政区划

全省有12个省辖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其中3个省直管市),38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省辖市依次是武汉市、黄石市、襄阳市、荆州市、宜昌市、十堰市、孝感市、荆门市、鄂州市、黄冈市、咸宁市、随州市,自治州为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4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湖北省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部,长江中游,地跨东经°21′42″~°07′50″、北纬29°01′53″~33°6′47″。东邻安徽,南界江西、湖南,西连重庆,西北与陕西接壤,北与河南毗邻。东西长约公里,南北宽约公里。全省国土总面积18.5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94%。

地形地貌

湖北省正处于中国地势第二级阶梯向第三级阶梯过渡地带,湖北省地势大致为东、西、北三面环山,呈三面高起、中间低平、向南敞开、北有缺口的不完整盆地。地貌类型多样,山地、丘陵、岗地和平原兼备。山地、丘陵和岗地、平原湖区各占湖北省总面积的56%,24%和20%。地势高低相差悬殊,西部号称华中屋脊的神农架最高峰神农顶,海拔达米;东部平原的监利县谭家渊附近,地面高程为零。湖北省西、北、东三面被武陵山、巫山、大巴山、武当山、桐柏山、大别山、幕阜山等山地环绕,山前丘陵岗地广布,中南部为江汉平原,与湖南省洞庭湖平原连成一片,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除平原边缘岗地外,海拔多在35米以下,略呈由西北向东南倾斜的趋势。

山地

湖北省山地大致分为四大块。西北山地为秦岭东延部分和大巴山的东段。秦岭东延部分称武当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岭脊海拔一般在米以上,最高处为武当山天柱峰,海拔米。大巴山东段由神农架、荆山、巫山组成。神农架最高峰为神农顶,海拔米,素有“华中第一峰”之称。荆山呈北西~南东走向,其地势向南趋降为海拔~米的丘陵地带。巫山地质复杂,水流侵蚀作用强烈,一般相对高度在~1米之间,局部达0余米。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其间,形成长江三峡,水利资源极其丰富。西南山地为云贵高原的东北延伸部分,主要有大娄山和武陵山,呈北东~南西走向,一般海拔高度~米,最高处狮子垴海拔米。东北山地为绵亘于豫、鄂、皖边境的桐柏山、大别山脉,呈北西~南东走向。桐柏山主峰太白顶海拔米,大别山主峰天堂寨海拔米。东南山地为蜿蜒于湘、鄂、赣边境的幕阜山脉,略呈西南~东北走向,主峰老鸦尖海拔米。

丘陵

湖北省丘陵主要分布在两大区域,一为鄂中丘陵,一为鄂东北丘陵。鄂中丘陵包括荆山与大别山之间的江汉河谷丘陵,大洪山与桐柏山之间的水流域丘陵。鄂东北丘陵以低丘为主,地势起伏较小,丘间沟谷开阔,土层较厚,宜农宜林。

平原

湖北省内主要平原为江汉平原和鄂东沿江平原。江汉平原由长江及其支流汉江冲积而成,是比较典型的河积~湖积平原,面积4万多平方公里,整个地势由西北微向东南倾斜,地面平坦,湖泊密布,河网交织。大部分地面海拔20~米。鄂东沿江平原也是江湖冲积平原,主要分布在嘉鱼至黄梅沿长江一带,为长江中游平原的组成部分。

河流与湖泊

湖北境内除长江、汉江干流外,省内各级河流河长5公里以上的有条,另有中小河流条,河流总长5.92万公里,其中河长在公里以上的河流41条。长江自西向东,流贯省内26个县市,西起巴东县鳊鱼溪河口入境,东至黄梅滨江出境,流程公里。境内的长江支流有汉水、沮水、漳水、清江、东荆河、陆水、滠水、倒水、举水、巴水、浠水、富水等。其中汉水为长江中游最大支流,在湖北境内由西北趋东南,流经13个县市,由陕西白河县将军河进入湖北郧西县,至武汉汇入长江,流程公里。

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称。境内湖泊主要分布在江汉平原上。面积百亩以上的湖泊约余个,湖泊总面积.5平方公里。面积大于平方公里的湖泊有洪湖、长湖、梁子湖、斧头湖。

气候

湖北地处亚热带,位于典型的季风区内。全省除高山地区外,大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全省大部分地区太阳年辐射总量为85-千卡/厘米。

日照

湖北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小时。其地域分布是鄂东北向鄂西南递减,鄂北、鄂东北最多,为0-小时;鄂西南最少,为1-小时。其季节分布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春秋两季因地而异。

气温

湖北省年平均气温15-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一年之中,1月最冷,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2-4℃;7月最热,除高山地区外,平均气温27-29℃,极端最高气温可达40℃以上。全省无霜期在-天之间。

降水

湖北省降水地域分布呈由南向北递减趋势,鄂西南最多达-毫米,鄂西北最少为-毫米。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最多,冬季最少,全省夏季雨量在-毫米之间,冬季雨量在30-毫米之间。6月中旬至7月中旬雨量最多,强度最大,是湖北的梅雨期。入长江,流域面积6.24万平方公里。

5自然资源

水资源

全省拥有水资源总量为.28亿立方米。其中人均水资源立方米,耕地亩均水资源总量立方米。全省总供水量为.4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52亿立方米,地下水源供水8.83亿立方米。全省总用水量为.41亿立方米。其中:农业用水.44亿立方米,占53.1%,工业用水.82亿立方米,占35.8%,生活用水31.15亿立方米,占11.1%。

土地资源

全省土地总面积1.89万公顷,其中:耕地.99万公顷、园地59.87万公顷、林地.04万公顷、牧草地7.58万公顷。

生物资源

湖北省海拔高低悬殊,树木垂直分布层次分明,优越的森林植被呈现出普遍性与多样化的特点。已发现的木本植物有科、属、1种,其中乔木种、灌木种、木质藤本种。全省不仅树种较多,而且起源古老,迄今仍保存有不少珍贵、稀有孑遗植物。其中:拥有国家一级保护树种水杉、珙桐、秃杉;拥有二级保护树种香果树、水青树、连香树、银杏、杜仲、金钱松、鹅掌楸等20种和三级保护树种秦岭冷杉、垂枝云杉、穗花杉、金钱槭、领春木、红豆树、厚朴等21种;拥有种类多、分布广、价值高的爬藤榕、苦皮藤、中华猕猴桃、葛藤、括娄等10多种藤本植物。全省的草本植物有0种以上,其中被人们采制供作药材的有种。湖北有陆生脊椎动物种,其中:两栖类45种、鸟类种、哺乳动物种。全省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种。其中,属一类保护的有金丝猴、白鹳等23种;属二类保护的有江豚、猕猴、金猫、小天鹅、大鲵等89种。全省共有鱼类种,其中以鲤科鱼类为主,占58%以上,其次为鳅科,占8%左右。全省鱼苗资源丰富,长江干流主要产卵场36处,其中半数以上在湖北境内。

矿产资源

湖北省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种(不含亚矿种,下同),约占全国已发现矿种数的81%;其中已查明了资源储量的矿产有87种,约占全国已查明资源储量矿产的56%;已发现但尚无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有49种。列入《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的矿种有80种(石油、天然气、地热、铀、钍、地下水、矿泉水等未列入)。已上《湖北省矿产储量表》矿区个,矿产地处,产地数较多的矿产有:煤、铁、磷、石灰岩、铜、金、硫铁矿、银、矿盐、铌、钽、芒硝、白云岩、粘土、石煤等。个矿产地资源储量规模为中、小型的矿产地占90%,

大型、特大型的矿产地仅占6.9%。磷、矿盐、芒硝、石膏、铁、铜、金、银、石灰岩等是湖北省具有优势的矿产。化肥用橄榄岩、碘、溴、石榴子石、累脱石粘土、建筑用辉绿岩居全国首位。保有资源储量位于全国前10位的矿产有57种。按0年底保有矿产资源储量,全国统一计算的矿产资源潜在价值,湖北省为亿元,居全国第14位;人均潜在总值2.48万元,居全国第17位。(来源:年《湖北年鉴》)

6人口民族

人口

年末,湖北省常住人口6万人(指常住本省半年以上人口),其中:城镇.8万人,乡村.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55.67%。全年出生人口68.88万人,出生率为11.86‰;死亡人口40.42万人,死亡率为6.9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9‰。

民族、宗教概况

湖北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少数民族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68%。土家族为湖北世居少数民族,总人口.7万,占少数民族人口77%。除土家族外,人口较多的少数民族有苗族(21.4万)、回族(7.8万)、侗族(7万)。湖北省是全国8个既有自治州又有自治县还有民族乡(镇)的省份之一。现有1个自治州(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2个自治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12个民族乡(镇)(钟祥市九里回族乡、洪湖市老湾回族乡、仙桃市沔城回族镇、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松滋市卸甲坪土家族乡、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神农架下谷坪土家族乡、恩施市芭蕉侗族乡、宣恩县晓关侗族乡、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赤壁市周郎嘴回族镇、鹤峰县铁炉白族乡)。民族区域自治面积3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6;自治地方总人口万,占全省的7.34%。全省共有信教群众万人,登记在册宗教教职人员人,宗教活动场所处,爱国宗教团体个,宗教院校4所(中南神学院、中南神哲学院、武昌佛教学院、武当山道教学院)。

7经济发展

年,湖北省完成生产总值.0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3.89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22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93亿元,增长10.5%。三次产业结构为11.6∶46.9∶41.5。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80亿元,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0亿元,增长17.1%。在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1亿元,增长16.7%。全年财政支出8.85亿元,增长14.6%。

第一产业

年,湖北省粮食种植面积.03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6.79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4.48万公顷,减少10.62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25万公顷,增加2.56万公顷。粮食总产量.16万吨,比上年增产82.86万吨,增长3.3%;棉花总产量35.95万吨,减产10.02万吨,下降21.8%;油料产量.9万吨,增产8.73万吨,增长2.6%。全年全省生猪出栏.11万头,增长2.7%;水产品产量达到万吨,增长5.6%。[6]

第二产业

工业

湖北省汽车、钢铁、石化、食品、电子信息、电力、纺织、装备制造等产业,是工业产值的主体。其中,产值最大的汽车行业,是湖北省的主导产业。其次是钢铁行业和石化行业,食品行业和纺织业这两大轻工业的增长势头猛烈。

年,湖北省拥有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家。全省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96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纺织,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建材,钢铁,有色,金属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等重点行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超千亿元。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全年全省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63元,增长5.9%,其中国有控股工业实现利润.16亿元,增长7.8%。[6]

建筑业

年,湖北省资质以内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59.59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实现利润.29亿元,增长18.7%;税金.39亿元,增长15.7%。新开工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1亿平方米,增长12.7%。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年全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05亿元,比上年增长20.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79亿元,增长21.2%,商品房销售面积.98万平方米,增长5.7%,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1亿元,增长10.7%。按产业划分,全省一、二、三次产业投资分别为.01亿元、.09亿元和.94亿元,分别增长32.5%、16.8%、23.1%。全省个在建重点建设项目全年完成投资.36亿元,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10.7%。

国内贸易

年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分城乡看,城镇实现零售额.04亿元,增长12.7%;乡村实现零售额.23亿元,增长13.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8亿元,增长13.6%。

对外经济

年全省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6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出口.46亿美元,增长16.7%;进口.18亿美元,增长21.2%。新批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个。全年实际使用外资79.28亿美元,增长15.1%。

金融业

年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82亿元,比年初增加.99亿元。其中:个人存款.70亿元,增加.39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2亿元,比年初增加.80亿元。其中:短期贷款.55亿元,增加.18亿元;中长期贷款.22亿元,增加.62亿元。全年保费收入.23亿元,增长19.2%;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64亿元,增长22.9%。

8社会发展

科技事业

截至年,全省具备向社会出具检测报告的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有个,获得总局批筹的国家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27个。全省通过CNAL认可的检测/校准实验室家。累计有家企业通过ISO体系认证;企业获得强制性认证证书张。法定计量技术机构有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万台件。全省拥有天气雷达观测站点有14个,卫星云图接受站点17个。数字测震台网52个,地震台站3个。

教育事业

截至年,湖北全省共高等本科院校共计66所,有两所工程大学,七所工程院校。军警院校共9所;国家部委直属重点大学8所;其中属于小工程6所;独立学院22所,民办高校11所;高职高专51所。

湖北的高等教育水平位居全国前列,大学生人数达万,占常住人口2.25%。其中武汉大学生人数超过.33万,占常住人口11.69%,居全国第一。

年末,湖北省普通高等教育招生40.03万人,在校生.97万人,毕业生39.09万人;研究生招生3.97万人,在校研究生11.67万人,毕业生3.26万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16.5万人,在校生46.6万人,毕业生18.2万人;普通高中招生29.53万人,在校生91.90万人,毕业生34.95万人;普通初中在校生.59万人,小学在校生.16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82万人。

卫生事业

截至年末,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家,医院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家;全省共有卫生技术人员33.63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12.65万人,注册护士14.48万人;全省共有卫生机构床位31.87万张,医院床位22.24万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床位1.23万张,卫生院床位6.91万张。

体育事业

全省全年经常参加锻炼的体育人口已达40.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六个百分点,国民体质达标率为90.3%。全省体育场地设施不断增加,省本级用于场地建设经费达0余万元,援建省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多个、全民健身路径5多条、全民健身活动中心40个、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42个,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设施1.4平方米。全省90%以上的城市街道、60%以上的农村乡镇建立了文体站或体育站,社会体育指导员由1.2万人增加到2.5万人。全省形成了龙舟拉力赛、横渡长江、登山、漂流等全国有影响的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品牌和特色项目。

承办赛事

湖北省先后承办国际、国内赛事余次。湖北省先后承办了7年女足世界杯、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08之星”国际足球对抗赛以及相关竞技项目锦标赛、冠军赛等一系列国际、国内大型赛事。7年,湖北省以武汉市为主承办了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

获得奖项

湖北省的竞技体育实力较强,体操、跳水、羽毛球、皮划艇等优势项目一直保持较高水平,涌现出了李小双、伏明霞、杨威、程菲、廖辉、高崚等一批世界冠军。特别是在8年的北京夏季奥运会、残奥会上湖北省健儿共夺得23枚奖牌,其中金牌12枚。

截至9年,湖北先后18次荣获“国家体育事业突出贡献奖”。湖北是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省,有38个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的全国体育先进县、17个全国体育先进社区、6个全国“武术之乡”、3个全国“田径之乡”和1个全国“体操之乡”。先后有近百人被评为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工作者。

民生保障

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元。年末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3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万人,全年累计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1.7万人。

年全省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万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6万人,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50万人。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省各类社会福利收养床位25.6万张,收养18.4万人,城镇社区服务设施共计5个。

9交通状况

公路

湖北省建成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公里,初步形成了“四纵三横一环”的高速公路网。“四纵”分别是:京港澳高速湖北段(京珠高速)、大广高速湖北省北段、菏泽至广州高速湖北省中段(随岳高速)、二广高速湖北省(樊魏、襄荆、荆东高速)。“三横”分别是:福银高速湖北段(汉十、十漫高速)、沪渝高速仙桃至宜昌段(汉宜高速)、沪渝高速湖北段(黄黄、武黄、汉宜高速),“一环”是武汉绕城高速公路。

铁路

湖北境内的铁路线有京广线、京九线、武九线、襄渝线、汉丹线、焦柳线、长荆线、宜万线,高铁有京广高铁、汉宜高铁等。

水运

湖北有着“九省通衢”、“千湖之省”的独厚的优势,长江干流横贯全省公里,汉江,清江等重要河流流经省境:通航河流条,通航里程公里,居全国第6位。“十二五”以来,在建93个港航项目,投资达亿元,武汉阳逻港、宜昌云池,荆州盐卡、黄石棋盘州四大港口综合运输体系基本形成,新增港口吞吐能力3万吨,武汉新港成为长江中游首个亿吨大港。

航空

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航空运输中心之一,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是华中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现代化航空港,是全国十大机场之一,空中航线共余条。省内有航线通往省内及省外和国际航线共20余条。

湖北省拥有的武汉天河国际机场、宜昌三峡国际机场、襄阳刘集机场、恩施许家坪机场、神农架机场等民用机场及在建的十堰(十堰武当山机场)以及规划的武汉第二机场和鄂东机场等。

10旅游景点

湖北旅游资源富集,自然、人文和社会资源三者并存,以数量多、分布广、品位高、差异性强为其主要特征。鄂西地区自然景观闪烁、民俗风情浓郁,鄂中地区人文景观荟萃,鄂东地区自然和人文景观兼容,地域差异和组合规律十分明显。

一是山水风光独特,自然景观异彩纷呈。长江三峡、武汉东湖、武当山、大洪山、襄樊古隆中、通山九宫山、赤壁陆水湖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钟祥大口、当阳玉泉寺、宜昌大老岭、兴山龙门河、长阳清江、五峰柴埠溪、襄阳鹿门寺、谷城薤山、咸宁潜山、荆州八岭山、武汉九峰山、大别山天堂寨、神农架、松滋洈水等为国家级森林公园;神农架、五峰后河、长江新螺段及天鹅洲故道白鳍豚自然保护区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神农架、武当山、明显陵分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与自然保护圈计划”和“世界文化遗产目录”。长江三峡、黄鹤楼、葛洲坝被评为“中国旅游胜地四十佳”。

二是文化沉淀丰富,文物古迹众多。湖北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中华始祖炎帝就诞生在湖北。楚文化根基深厚,特色鲜明,影响很大。仅江陵县就有楚城遗址5座,楚文化遗址73处。宗教文化在湖北发育充分,明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形成了武当山九宫九观,堪称我国道教文化的宝库。

三国历史烟云陈迹,在湖北有多处,以荆州古城、赤壁、当阳、隆中等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是湖北旅游文化的又一特色。辛亥革命始于鄂而播及全国,使得湖北具有深厚的近代文化底蕴。全省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5座(江陵、武汉、襄阳、随州、钟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4座(鄂州、黄州、荆门、恩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达处。发掘于枣阳市的距今约年的雕龙碑遗址将中国文明上溯了年。被誉为“东方第八大奇迹”的编钟出土于随州擂鼓墩;堪称古代世界青铜冶炼技术顶峰的铜绿山古矿冶遗址和越王勾践剑、商代盘龙城就出土于荆楚大地;工艺精湛的战国漆绘、木雕制品和古代丝绸大都出土于荆州江陵;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家之一的毕升故里,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钟祥明显陵是中南唯一的也是全国最大的单体帝王陵,是世界文化遗产。

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重大战略决策,协调组织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使其成为国内著名、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以推进鄂西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地发展。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包括位于湖北西部的襄阳、荆州、宜昌、十堰、荆门、随州、恩施、神农架等8个市州(林区),其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鄂西地区拥有2个世界文化遗产、1个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9个国家自然保护区、35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及3个国家级地质公园。生态、文化旅游资源及旅游景区等占全省比例均在一半以上。具有生态、历史文化、工程建设奇观、地域民俗、区位等五大资源优势:

森林面积占全省54%,神农架是全球中纬度地区唯一保存最为完好的原始森林;

集中了楚文化、三国文化、巴土文化和宗教文化等湖北5大文化体系中的4大文化;

拥有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

以土苗少数民族风情和武当山地区民间故事为代表的民俗文化;

承东启西,连南接北,是入川陕湘渝的重要通道,与世界知名的湘西、西安、豫南、渝东等风景名胜旅游区道路相连。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十大核心景区分别为:荆州古城景区、洪湖岸边是家乡—石首天鹅洲景区、襄阳古隆中—鱼梁洲景区、三峡大坝—平湖半岛景区、恩施腾龙洞—大峡谷景区、清江画廊景区、武当山—太极湖景区、明显陵—漳河景区、炎帝神农故里—大洪山景区、神农架—大九湖湿地公园景区。

湖北省大力推广“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形象,深入开展了“灵秀湖北”旅游主题宣传活动,并推出“灵秀湖北”十大旅游名片:长江三峡、武当山、黄鹤楼公园-辛亥首义、神农架、随州炎帝神农故里、武汉东湖-省博物馆、大别山红色旅游、三国文化、咸宁温泉、恩施大峡谷-利川腾龙洞。

11民俗文化

历史文化

楚文化

楚文化是中国春秋时期南方诸侯国楚国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称,是汉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楚国先民最初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中原地区,南迁后给楚地带来了华夏文明的先进因素,并以中原商周文明特别是姬周文明为基础向前发展楚文化。现今湖北省大部、河南西南部为早期楚文化的中心地区。

青铜文化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在铁器出现之前,铜及其合金曾是用量最多、用途最广、对人类社会发展所起作用最大的一种金属。楚文化,是中国青铜时代的一种区域文化,青铜文化成为构成楚文化的主体的支柱之一。

青铜礼器是楚国铜器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当时的风俗好尚、意识形态、工艺水平、文化进程”均“蕴蓄于其中”。楚国的青铜礼器有鼎、簋、敦、盏、壶、缶等。

漆器文化

楚人生活在一个漆的王国中,生离不开漆,死也离不开漆。其生时使用的日常生活实用器具和娱乐用品是漆品,死后丧葬用品也多用漆品。

楚国的竹胎漆器以竹编织物最为精致。楚国的竹编织物在许多楚墓中都有出土、是楚人的日常生活用品之一。如江陵马山1号楚墓出土竹器27件,其中髹漆竹器有竹扇、小型竹笥、圆竹筒等。

方言俚语

楚地由于位处江汉及汉淮之间,北方的华夏语、西方的藏缅语、南方的苗瑶语和东南的壮侗语都在楚地接触和交流,所形成的楚语自然是吸收了多种语言成分而词汇丰富多采、音声别具一格的方言。楚国语言属华夏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上具有较多的自身特点。公元前年,楚令尹子元率军伐郑,郑无备,“县(悬)门不发”,子元惊疑,“楚言而出”,说:“郑有人焉。”可见,楚人操“楚言”,与中原各国及其他地区是不同的。孟子曾用南蛮言这个比喻,形容楚人语音的奇特难懂。

春秋以后,随着各地经济文化联系的加强,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彼此促进,楚国成为南方各族的融合中心,在语言上,楚人也起着沟通夏夷、消除隔阂的作用。在扬雄《方言》中,楚与魏、卫、宋、郑、韩,吴、齐、巴、秦之中的某一地区共有的方言词汇约70个,其中与吴共有者占了一半以上,反映楚、吴方言比较接近。

民族文化

艺术

湖北武汉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发源地。艺术表演场馆有琴台大剧院、湖北剧院、武汉剧院、洪山礼堂等。

武汉杂技厅于年建成,是中国第一座可供进行国际杂技、马戏表演的观演建筑,也是亚洲最大的杂技厅,在此举办的中国武汉国际杂技艺术节是全球三大国际杂技节之一,被文化部列为中国“七大对外文化交流项目”之一。湖北玩灯独具特色,其中以僵狮子最为有名。

汉绣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它以楚绣为基础,融汇南北诸家绣法之长,揉合出了富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绣法。年和年,汉绣制品在南洋赛会和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国务院公布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汉绣名列其中。年,湖北省第一家民办汉绣博物馆——武汉汉绣博物馆,在汉阳江欣苑社区挂牌成立。

天门糖塑兴于明代,起源可以追溯到唐代,至今也有年的历史。7年4月,“天门糖塑”进入“湖北省首批非物资文化遗产”公示项目名单。

楚剧,旧称哦呵腔、黄孝花鼓戏、西路花鼓戏,清代道光年间鄂东流行的哦呵腔与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孝感市一带的山歌、道情、竹马、高跷及民间说唱等融合,形成一个独立的汉族地方声腔剧种之一,年改称楚剧,距今已有一百五十余年的历史。楚剧主要流行于武汉、孝感、鄂州,黄冈、荆州、咸宁、荆门,宜昌、黄石,随州十地市五十余区县。是湖北地区具有广泛影响的地方剧种。6年5月20日,楚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汉剧旧称楚调、汉调,又名楚腔、楚曲,初步形成于清代康乾年间,至嘉道年间走向进一步成熟,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它流行于湖北,远及湘、豫、川、陕、粤、皖、赣、黔、晋等省的部分地区。

汉剧声腔以西皮、二簧为主。其中的代表性剧目有《双尽忠》、《两狼山》、《生死板》、《打花鼓》、《审陶大》、《合银牌》、《斩李虎》、《宇宙锋》、《闹金阶》、《哭祖庙》等。

湖北戏剧还有湖北评书、湖北大鼓、湖北小曲等。武汉是中国京剧第一世家“京剧谭门谭鑫培”的故乡。

民风民俗

楚人以稻米为主食,在楚纪南城内,发现五外有火烧过的稻米遗迹,最大的一处长约3.5米,宽约1.5米,厚约5~8厘米。楚人的基本副食品有鱼类、肉类和蔬菜类。楚国的水果种植也很普及。古有:“江浦之橘,云梦之柚”的说法。

服饰方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装束。楚人的衣着具有地域色彩,历史上曾冠之以“楚服”和“楚制”的专称。与中原民族相比,楚族性格活泼,无拘无束,富于创新精神,敢于别具一格、表现个性,这种民族性格和精神也推动了楚族在服式上不断地推陈出新。

12城市荣誉

湖北之最

利川腾龙洞——世界上容积量最大的洞穴系统

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第一坝

郧县云盖山——世界最大的绿松石产地

大冶铜绿山古矿遗址——世界最早的铜矿遗址

《茶经》——世界最早的茶叶专著

利川天下第一杉——世界上最稀有的孑遗植物

晋梅——世界上最长寿的梅花

襄阳保康——世界第一个野生腊梅自然保护区

武汉东湖——世界梅花、荷花品种最多的园圃

恩施自治州——世界罕见的高硒区

云梦秦简——世界上最早的法医记录

江豚——世界最小的鲸

咸丰大田坝蛮道沟村——世界上最大的洞穴溶斗底板

松滋洈水水库——世界上最长的土坝水库

长江三峡工程——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毕昇——世界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

《封诊式》(云梦县睡虎地出土)——世界上最早的刑事侦查书籍

松滋新江口镇远古象牙化石——世界上最长的远古象牙化石

丹江口水库——亚洲最大的人工湖

武汉中科院水生所淡水鱼类博物馆——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

襄樊东风汽车试验场——亚洲最大的汽车试验场

武汉中科院水生所淡水鱼类博物馆——亚洲最大的淡水鱼类博物馆

南漳县——亚洲最多的古山寨县

《中国图学史》(吴继明编著)——中国第一部介绍我国古代制图的专著

《黑暗传》(神农架)——中国汉族第一部神话创世史诗

鄂州《围棋报》——中国第一张围棋报纸

《离骚》——中国最早的抒情长诗

天门市——中国的曲艺之乡

荆州博物馆——中国地(市)级最大的博物馆

襄阳城护城河——中国最宽的护城河

武当山太和宫铜殿——中国最早的一座铜殿

玉泉寺铁塔(宜昌当阳)——中国现存最高铁塔

楚长城(竹溪)——中国最早的长城

《金刚经注解》(元至元年间资福寺刻,现存台湾)——中国现存最早的套色印刷品

荆江分洪工程——中国最大的防洪工程

武汉长江大桥——中国最早的长江大桥

湖北枪炮厂——中国第一家规模最大的近代专业兵工厂

大冶运矿铁路——中国第一条工业专用铁路

青龙白虎图(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中国最古的天文学文物

郧县人——中国最古的古人类化石

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国罕见的“丝绸宝库”

曾侯乙编钟(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中国最大的编钟

《本草纲目》——中国医药史上影响最大的中药学专著

闯王陵(咸宁通山)——中国唯一保存下来的农民起义领袖陵寝

珙桐(鄂西山地)——中国独有的珍稀树种

十堰郧西县——中国最大的黄姜加工基地

十堰郧县——中国第一个白羽乌鸡县

十堰房县——中国黑木耳产量第一的木耳之乡

罗田县(黄冈)——中国板栗生产第一大县

秭归(宜昌)——中国脐橙第一大县

蕲春(黄冈)——中国著名的“教授县”

嫘祖(宜昌)——中国最早养蚕治丝的人

陆羽(天门)——中国的茶圣

王昭君(兴山)——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13著名人物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