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舞长江经济带剑指世界级产业集群中国

2022/10/22 来源:不详

  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中国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七大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则是中国流域经济之首。当前,在疫情冲击尚未消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一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正在加紧擘画。

  文

《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鄂璠湖北武汉、宜昌报道

  湖北省,58.3%,以逆袭的态势高居榜首。

  在最新出炉的31省份年一季度GDP成绩单上,湖北省社会科学院长江流域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彭智敏特别勾画出了9个省市,除了排在首位的湖北外,还有排在第3位的浙江省,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9.5%;排在第4位的江苏省,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9.2%;排在第5位的安徽省,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8.7%;并列排在第7位的江西省和重庆市,两地一季度GDP增速均为18.4%;排在第11位的上海市,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7.6%;排在第15位的贵州省,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6.1%;排在第18位的四川省,其一季度GDP增速为15.8%。

  这些被彭智敏“圈出来”的省市,有一个共同特点——都属于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彭智敏观察到,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市中,有6个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今年一季度GDP增速排名前20位的省市中,有9个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

  这样的比重并非第一次出现,彭智敏还注意到,在31省份年GDP成绩单上,去年GDP增速排名前10位的省市中,有7个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去年GDP增速排名前20位的省市中,有9个是长江经济带沿江省市。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长江经济带的韧性十足。”彭智敏分析道。

  “五年间,长江经济带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从年的42.3%提高到年的46.5%,年前三季度进一步提高到46.6%。”今年1月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司司长罗国三在国家发改委专题发布会上介绍长江经济带发展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效时,还专门提到了产业的发展状况。他具体介绍道,“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成员秦尊文看来,产业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和灵魂,促进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提升长江经济带产业竞争力,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

  一部关于长江沿岸地理及人文的纪录片《话说长江》,上世纪80年代初在央视创下了40%的收视纪录,那还是一个向大自然要发展的年代。当解放的生产力遇上资源富集的长江,便造就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先行军。长江流域一直是我国重要的水稻产区,从年到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水稻产量更是从.5万吨猛增到.8万吨,增长率达33%;随着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到年,更是首次达到了万吨的量级,占据了全国总产量的半壁江山。

  上世纪90年代初,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标志,长三角地区率先跨入引领全国经济增长的新时期;同时,长江经济带综合开发的序幕,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徐徐拉开。

  新世纪以来,生态文明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长江经济带发展做出了科学部署和清晰定位。《意见》明确了“改革引领、创新驱动”“通道支撑、融合发展”“海陆统筹、双向开放”“江湖和谐、生态文明”等基本原则,在“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部分指出,按照区域资源禀赋条件、生态环境容量和主体功能定位,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和集聚发展。

  年3月初,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印发《长江经济带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旨在贯彻落实《意见》,加快创新驱动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构建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方案》明确了增强创新能力、打造工业新优势、壮大现代服务业、促进农业现代化、优化产业布局五大重点任务,提出了“到年,创新驱动型产业体系和经济格局全面建成,创新能力进入世界前列,区域协同合作一体化发展成效显著,成为引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支撑全国统筹发展的重要引擎”的目标。

  6个月之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正式印发。《纲要》从规划背景、总体要求、大力保护长江生态环境、加快构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努力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创新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绘了长江经济带发展的宏伟蓝图。

  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等11省市,面积约万平方公里,占全国的21%。彼时,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其生态地位重要,综合实力较强,发展潜力巨大。但不容忽视的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面临诸多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状况形势严峻、长江水道存在瓶颈制约、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区域合作机制尚不健全等。

  创新驱动是推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作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纲领性文件,在强化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方面,《纲要》提出了一系列举措,主要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打造创新示范高地,强化创新基础平台,集聚人才优势,强化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传统产业整合升级,打造产业集群,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积极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文化产业;打造核心竞争优势,培育和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信息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引导产业有序转移,突出产业转移重点,建设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创新产业转移方式,等等。

  秦尊文认为,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是推动全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大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判断,新时代的长江经济带肩负重大责任,应当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样板,产业转型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同时,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并且有助于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而这些,都是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对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意义。

  科技创新赋能

  4月30日晚7时50分40秒,梦芯科技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的影像投射到了湖北省武汉市的地标建筑黄鹤楼楼体上。武汉梦芯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付成作用“不禁有一种顶天立地的豪气”来形容天地作幕布、母亲河长江见证北斗芯片在这一瞬定格时自己的情感状态。

  那天晚上的长江边、黄鹤楼,灯光璀璨,如梦如幻,“聚世界光,为天下谷,让武汉更硬核,中国光谷科技创新成果光影展”上演。付成作的激动与自豪不无道理。梦芯科技此次展示的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实现了基于北斗核心芯片的高精度定位技术突破,可全面支持北斗三号卫星新信号体制,为北斗民用高精度应用提供解决方案。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光谷,用光影集中展示了15款高科技产品,梦芯科技全球首颗北斗高精度AI控制芯片的影像便是其中之一。单棒可拉制1万公里光纤的全球最大尺寸光纤预制棒,每分钟可测人体温的高德全自动红外热成像测温告警系统,单颗容量达到1.33Tb的全球首款层QLC闪存……这些代表着各自领域在中国乃至全球最高水平的“硬核”科技产品,凸显着武汉作为长江经济带沿江核心城市,以科技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的信心和决心。

  近年来,湖北省勇当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主力军,坚持把创新摆在事关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谋划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群,加快科技强省建设,使得创新的潮水不断翻涌高涨,为经济持续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

  农业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关系到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的基础产业。在湖北省宜都市就有一家农业科技企业,立足本土农业,坚持创新发展,用技术创新铸成了产业转型的“金钥匙”,在“做百年老字号”这一目标的引领下,用至憨的诚信和韧劲做强了自己,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村三产融合示范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同时还是农业农村部“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这家企业就是成立于年的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

  走进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农产品展示大厅,“创新平台”展牌上的一组照片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工程院院士、意大利摩德纳大学醋酸菌世界首席专家、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席研究员、中国卫生与健康促进会专家,都曾莅临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在技术创新方面为企业提供具体帮助。

  “我们先后与华中农业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意大利摩德纳大学、湖北省农科院、三峡大学等科研院所形成紧密合作关系,拥有‘柑橘优质高效栽培与深加工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湖北省发酵调味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省院士专家工作站’‘湖北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等创新平台。还建有平方米技术研发实验室和5栋专家楼,现有研发设备、检测设备、中试设备多台套。”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董事长陈世贵向《小康》杂志、中国小康网记者介绍道。

  这家位于“中国柑橘之乡”宜都市的企业,很早就以精品蜜柑闻名全国了,为何还要下大力气持续推进科技创新?陈世贵道出了背后的故事。

  时间进入年之后,仅宜昌一座城市,每年柑橘的产量就能达到多万吨。这就意味着中国13亿人每人每年至少要买6斤橘子,才能将这些橘子完全消耗掉。宜昌橘农的橘子生意越来越不好干了。宜都市属于宜昌市下辖县级市,橘农们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千万不能让橘子砸在手里”,有了这样的想法之后,陈世贵便开始带领团队探寻柑橘深加工之路。

  “与将柑橘加工成罐头相比,将橘子加工成调味品的前景无疑将更广阔。橘醋富含钾、维生素C、类黄酮以及大量微量元素,色泽、品质和保健效果都要好于粮食醋。”陈世贵介绍说。目前,围绕柑橘全产业链、调味品发酵、淡水鱼加工,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已组建研发团队35人,外聘中国科学院院士仝小林、意大利摩德纳大学教授保罗等5位专家为技术顾问,共承担国家和省重大项目10项、宜昌市级项目8项,获得发明专利9项、实用新型专利35项。

  目前,以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为主体参与建设的宜都国家柑橘农业公园,有望覆盖10万亩柑橘,联结1.5万户柑农,预计可带动柑农增收3~5倍,人均年收入达到5~6万元。

  金钥匙作为一家农业科技企业,成立于年的湖北土老憨生态农业集团用科技创新铸成了产业转型的“金钥匙”,走出了一片广阔的新天地。图为中国橘醋15万吨陈酿基地。

  向“更高”“更强”迈进

  有了科技的加持后,长江经济带的经济发展跑出了新的速度,经济发展质量和经济韧性、抵御风险的能力向着“更高”“更强”不断迈进。

  “31省份年一季度GDP成绩单显示,全国经济总量前10名的省市中,长江经济带占有6席,分别是江苏(第2位)、浙江(第4位)、四川(第6位)、湖南(第8位)、湖北(第9位)和安徽(第10位)。从经济增速看,湖北以58.3%的恢复性增长排在首位,浙江、江苏分别以19.5%和19.2%的增速位列第3、4位,安徽、江西、重庆的增速则都超过了18%,排在全国前列。从两年的平均增速看,贵州、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和四川都达到或超过了6%,均排在全国前列。数据表明,尽管这些省市遭受了严重或比较严重的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但因为长江经济带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经济韧性强、抵御风险的能力强,故能很快恢复正常,实现经济的平稳快速增长。”彭智敏分析指出。他还举了湖北省的例子,“今年一季度,湖北省全省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0%,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33.0个百分点。以新技术为引领的相关服务业继续保持高增长,1—2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延续去年以来的发展势头,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32.2%和57.5%,两年平均增长10.2%和11.1%。”

  长江经济带中游地区代表省份湖北省的表现只是缩影。

  “近几年来,长江经济带产业不断优化升级,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加大,为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秦尊文观察到,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建设,长江经济带的沿江11省市都在不断地推动各自的产业转型发展,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十三五”期间,长江经济带基础研究、关键技术攻关等方面在全国的地位凸显,数字经济、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产业领跑全国。数据显示,长江经济带研发经费突破万亿元,达到.5亿元,占全国的44.7%。年长江经济带地区生产总值45.78万亿元,占全国的比重和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6.5%、49.7%,比年分别提高4.3个百分点、4.4个百分点。城乡收入比从年的2.73下降到年的2.64。且沿江省市在项目招引、产业导向上推进转型升级,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着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确保绿色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在《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研究》一书中,秦尊文和另一位作者一一总结概括了沿江11省市的产业转型升级特点,比如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Y”形大通道连接点上的上游地区城市重庆,以区域品牌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转型升级,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处在上游地区的省份贵州,积极围绕优势产业,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步伐,重点推动以大数据为引领、优化升级资源产业为重点的产业转型升级;处在下游地区的城市上海,牢牢抓住科创中心建设机遇,推动制造业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深化互联网对传统制造产业的改造,推动互联网制造业发展;处在下游地区的省份安徽,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筑牢稳增长基石,推动主导产业加强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秦尊文认为,产业是经济建设的核心和城市发展的基础,紧紧抓住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国内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在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和城市发展中争取优势、赢得主动,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长江经济带经济建设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同时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的迫切要求。

  距离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还有多远

  中国有黄河、长江、珠江、淮河、海河、辽河和松花江七大流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则是中国流域经济之首。年9月,经济地理学家陆大道就在全国经济地理与国土规划学术讨论会上做了《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的报告,初步提出“点-轴系统”理论及我国国土开发和经济布局的“T”字型空间结构战略。中国经济学界从此时就已认识到,中国经济发展的“T”字型格局恰由沿海经济带和长江经济带共同构成,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长江经济带成为继沿海经济带之后的经济发展先行区,也将是支撑21世纪中国经济成长的轴线和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区域。

  当前,在疫情冲击尚未消退、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一条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正在加紧擘画。

  5年前印发的《方案》提出:以沿江国家级、省级开发区为载体,以大型企业为骨干,发挥中心城市的产业优势和辐射带动作用,在新型平板显示、集成电路、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汽车制造、电子商务等五大重点领域,布局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创新型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发挥沿江产业带重点省市的优势条件和基础,瞄准发展潜力较强、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领域,在生物医药、研发设计服务、检验检测服务、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新材料产业、现代物流、现代金融服务、节能环保、新能源装备、航空航天等领域,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本土跨国企业和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形成骨干企业领军、中小企业配套协同发展的良好产业生态体系,培育十大新兴产业集群。

  如今,长江经济带沿江11省市好消息不断。比如处在中游地区的省份湖南已经基本形成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装备、航空动力三个世界级产业集群,其中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已成长为该领域全球最大的产业集群。全国该领域唯一的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落户湖南,电力机车产品占全球市场份额27%,居全球第一。航空动力产业集群主导产品国内市场占有率75%以上,第四代涡轴、涡浆发动机填补国内空白,飞机起落架和机轮刹车系统进入国产大飞机配套系统。一批创新成果在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中起到重要作用。

  在秦尊文看来,长江经济带产业转型升级的本质是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近些年来,长江生态修复已初见成效,各项建设如火如荼,长江经济带建设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未来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今年1月5日召开的国家发改委专题会上,罗国三介绍,长江经济带新兴产业集群带动作用明显,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产业规模占全国比重均超过50%。综合运输大通道加速形成,长江干支线高等级航道里程达上万公里。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总体要求之一是,到年,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提及目前存在的差距,不少专家学者都会提到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在这方面,《长江保护法》于今年3月1日起施行,成为我国首部流域法,长江大保护进入依法保护的新阶段。罗国三还介绍,“生态环境行政执法、刑事司法和公益诉讼的衔接机制初步建立。建立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管理体系,加快完善生态补偿、多元化投入、水环境质量监测预警等机制,为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罗国三指出,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仍然存在许多困难,面临许多新的挑战,生态环境保护基础仍然薄弱,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升,区域协同有待进一步加强,问题整改责任落实不到位现象时有发生。他表示,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破解这些困难,着力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新贡献。

  在彭智敏看来,目前距离“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建立,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形成”这一目标的差距不仅仅是产业方面的,更多的则涉及上中下游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秦尊文认为,在实现这一目标的道路上,关键是要把科技人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发出来,并且在这方面,既要抓顶天立地的参天大树,又要抓铺天盖地的每一颗树苗,这样才能形成创新的氛围。此外,还要解决上中下游协同的问题,探索各个行政区域的联动。

  这么多年来,陆大道一直都在   (《小康》·中国小康网独家专稿)

  本文刊登于《小康》年5月下旬刊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22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