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劳动造福他人他们花12年修了一条

2022/12/30 来源:不详

白癜风那个好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4/9184532.html

高尔基说:“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物的源泉。”劳动的快乐,不仅在于它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还在于它创造了人类特有的价值与尊严——通过劳动,有人富强了自己;通过劳动,有人造福了他人。

在湖北宜都市姚家店乡张家冲村,有一对名叫邹成享、谭方珍的农民夫妻,用12年时间,以最质朴的方式,修了一条多米的“夫妻路”。他们的快乐,就是以自己的劳动利益他人,造福一方。

01

与时俱进:瓦匠心怀修路梦

身穿一件迷彩外套,脚蹬一双经典“解放鞋”,黝黑而清瘦,好一副典型的农民形象——这是志愿者 次见到邹成享时的印象。不过交谈过后,志愿者还是发现了邹大叔非典型农民的一面,他不仅风趣幽默,而且还相当与时俱进,志愿者刚掏出手机,他就把家里的WIFI密码报了一遍。

正是这种与时俱进,让邹大叔当年做出了修路的重大决定。

邹大叔脚下就是“夫妻路”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邹家是张家冲村人人羡慕的“万元户”。凭借着出色的瓦匠手艺,年,邹大叔率先在村里盖起了三层小楼。新房盖好了,可村里头的路却成了他的心病。其实,那是一条崎岖的羊肠小道,无法通车不说,一到下雨的时候,路面就成了烂泥坑,严重影响村民出行。

“不如咱把这条路修好吧。”于是有一天,邹大叔跟妻子说出了自己酝酿已久的想法。妻子没理他。修路?两个人?疯了吧。但丈夫成天在她耳边念叨:“不修路,咱们村就得世世代代穷下去。路修好了,我们的东西才能卖上好价钱,才能结束肩挑背扛的历史。”

终于,妻子被说服了。

02

困难重重:农民自有土办法

年,修路工程正式启动。起垱子、挖路基、打混凝土、挑土填方......全都是邹大叔夫妇自己动手,而工具就是锄头、钢钎、锤子,撮箕。村民们看着他们在路上鼓捣,都投以怀疑的眼光。可不,就两个人,农活有时都忙不过来,还要修好这条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但邹大叔可不管别人怎么看,也没时间管。每天早上五点多,夫妻俩就起床了,忙完农活后便一头扎进工程。由于当时张家冲还没有采石场,起垱子的石块,邹大叔只得自己到山上去凿。这些石头,轻的 十斤,重的七八十斤,夫妻俩一块一块抬,实在抬不动就慢慢挪。

谁知脚下路,步步皆辛苦。

好不容易垱子起完了,夫妻俩开始挖路基、挑土填方。这时,材料运输又成了他们最头疼的问题。由于道路不通,砂石料无法运到现场,夫妻俩只能东西运到哪里,就从哪里一筐一筐背,然后一点一点填。后来,张家冲村有了采石场,这个难题才得以解决。

邹大叔夫妇和志愿者聊天,讲述当年修路的经历。

可难题总是一个接一个。由于原来的小路太窄,邹大叔打算扩大路面以便通车,可这样一来就会占用村民的耕地,土地可是农民的命根子,怎么办?邹大叔心一横,把自家已经成熟的柑橘田置换给了对方。

还有,修路需要穿过别人家的堰塘,塘里的水是那户人家的生活用水,夏天用水时间多,只能等到冬天将水抽干才能施工,夫妻俩一边修路,一边要保证堰塘不能漏水,有时不得不一遍遍加固。

眼看自家的柑橘田没了,大冬天的累出一身汗,谭方珍不禁动摇了:“这么做值得吗?就靠咱两个人,这路得修到猴年马月啊?要不别修算了。”然而,贤淑的她却总是拗不过丈夫的牛脾气。

张家冲村民大都种植柑橘,邹大叔也不例外。

03

梦想成真:以劳动造福一方

寒来暑往,邹大叔夫妇俩手上的老茧脱了一层又一层,脚上的鞋子换了一双又一双。“光磨损的鞋子就不少于20双,戴过的手套超过上百双。”邹大叔边说边摊开自己的双手,这双粗糙的大手,不仅布满老茧,而且伤痕累累,全是当年搬石头留下的。

终于,在经过12年苦战,花了近6万元后,一条长多米,宽3.5米到5.5米的晴雨路修成了。而且,在跨越一条小溪时,夫妻俩还修了一座精致而坚固的小石桥。

年初,“夫妻路”正式通车。这下,村民们种的柑橘,再也不用挑着走过山路才能送出去了,村民们养的猪,要卖时也直接往车上赶就行了,乡亲们不禁个个拍手称快。

一位姓孙的村民说:“他们夫妻俩把这条路修好,不光方便了我们出行,还方便了我们把自家的柑橘等农产品卖出去,以前全部都是请人挑,现在车可以开进来了,省了不少力气,还减少了开支。”

手持建辉基金会“致敬行善者”牌匾,邹大叔开心地笑了。

年,“夫妻路”在相关 策的支持下进行了硬化,进一步方便了村民的出行。而当志愿者沿着这条路来到邹大叔家时,却发现他家当年令人羡慕的小楼,一直保持着水泥墙面,家里连套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邹大叔表示,因为自己要忙农活及修路,没有时间再做瓦匠,导致家里的收入减少。十多年来,除去日常开销,剩下的钱都拿来修路了。不过,邹大叔并不以此为憾,相反还因为通了路而倍感欣慰,他说:“看到乡亲们脸上的笑容,就觉得这个甲子没白活。”

04

积极抗癌:感受世间的温暖

令人揪心的是,年6月,65岁的邹大叔被确诊为肺癌,随后医院做了手术。

今年2月中旬,志愿者来到邹大叔家进行新年慰问,发现他老且瘦了很多,但精神不错,还是和往常一样风趣豁达。他说医院化疗,虽然负担很重,人也难受,但他会积极配合治疗,为了他热爱的生活和爱他的家人。

住院中的赵大叔

3月初,建辉基金会代表捐助人为邹大叔汇去多元善款,用于他的化疗开支,以减轻他的经济压力。邹大叔对此非常感动,他说大家送来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精神上的鼓励,他会和家人一起努力抗癌,好好感受这人世间的温暖。

12年的辛勤劳动,邹大叔和妻子以自己的汗水,创造了一条新路,也创造了一个小奇迹。虽然在修路的过程中历尽艰辛,但邹大叔夫妇却始终甘之如饴,最终,他们的劳动结出了甜美的果实,让整个村的人受益。这是善念带来的善果,也是劳动的光荣与快乐!

深圳市建辉基金会在湖北的合作团队在了解核实邹成享的情况后,提交了他的行善线索。建辉捐助人评审委员会经过认真评审,于年12月将邹成享列为“致敬行善者”的支持对象。希望善良的他收到一份来自社会的温暖。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z/29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