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以来最高温宜昌发布重大气象信
2023/6/23 来源:不详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pf.39.net/bdfyy/jdsb/210412/8839605.html
8月18日
宜昌市气象局发布
重大气象信息专报
未来一周
宜昌市高温再度发展
预计高温综合强度
将成为年以来最强
未来一周
宜昌市高温天气仍将持续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
未来一周
宜昌市仍将维持高温少雨态势
■8月18日-23日以晴为主,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加强,大部最高气温37~40℃、局部41℃以上;■8月24日开始受冷空气扩散南下影响,宜昌市有阵性降水过程发生,气温逐渐下降,大部最高气温31~34℃、局部37℃以上,最低气温22~25℃,高温天气较前期有所缓解。综上预判,今年宜昌市高温综合强度将达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出梅以来高温干旱情况
宜昌市7月7日出梅以来
(7月7日-8月17日)
气温异常偏高,降水偏少
出现中到重度气象干旱
具体特征如下:
一是气温异常偏高。全市平均气温30.1℃,较常年同期偏高2.4℃,居历史同期第一位。出梅以来宜昌市出现了两段晴热高温天气,高温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极端性强。其中7月9日-16日出现了持续8天的晴热高温,8月2日开始出现第二轮晴热高温天气,全市低山平原和沿江河谷最高气温达39~42℃,40℃以上高温范围和持续时间历史罕见,兴山(43.7℃)、宜都(41.5℃)日最高气温突破建站以来历史极值。二是降水显著偏少。全市平均降水量.6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远安)~7(宜都)成,平均偏少5成,为年以来同期降水量倒数第六位。根据气象干旱MCI指数分析,截至8月17日,宜昌市五峰大部、兴山大部、秭归北部、长阳西部和宜都南部出现中度到重度气象干旱。
影响预估及应对建议
持续高温少雨天气
将加重对农业生态、能源保供
森林火险、生产生活
人体健康等的不利影响
为此建议:
一是做好迎战持续晴热高温天气的准备,重点做好电网迎峰度夏综合调度管理和应急处置、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的调度管理。二是加强农业抗旱生产管理,减轻持续高温热害及干旱发展对水稻、玉米等秋粮作物,柑橘、茶叶等特色作物及鱼塘养殖等不利影响。三是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导致宜昌市森林火险气象风险等级偏高,建议加强森林火灾防控工作。四是加强防范未来一周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和卫生防疫的不利影响。
湖北省减灾委办公室、省应急管理厅
发布灾害风险提示
根据最新气象资料分析,8月底前湖北省总体仍维持高温少雨态势。其中8月18日-23日以晴为主,高温天气将再度发展加强,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8~41℃、局部42~44℃;8月24日开始,省内有阶段性阵雨发生,高温强度较前期有所减弱,大部地区最高气温33~36℃、局部37℃以上,低温下降较明显,最低气温西部22~25℃,东部25~28℃。结合入夏以来湖北省气象走势,综合预判,今年湖北省高温综合强度将达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
各地要务必牢固树立抗大旱救大灾的思想准备,持续有力地做好抗击高温热害的各项工作。
一是要加强田间管理、科学抗旱保苗,当前,正值湖北省秋粮及秋收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期,要切实减轻高温干旱对中稻、玉米、大豆、蔬菜等主要农作物的危害,确保全省“米袋子”、“菜篮子”安全;
二是要合理调配水电、确保能源供给,在持续高温干旱的作用下,全省水电需求不断增大,相关部门要认真做好水电科学调度管理,并综合利用风光资源等加强水电供应,确保民生需求、确保生产需求;
三是要强化卫生防疫、及时防暑降温,当前,湖北省高温天气强度大,中暑气象等级高,极易发生高温中暑和热射病,相关部门要加强防暑降温和卫生防疫等工作,减轻高温热害对人民身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要做好交通出行、室外作业、集会培训等方面的管控工作,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发布停工停业的指令;
四是兼顾生态安全、及时涵养水源,据8月上旬遥感监测显示,长江中游湖库水体面积较历史同期显著偏小,鄱阳湖和洞庭湖分别偏小57.5%和46.8%,已达枯水水位,湖北省斧头湖和洪湖分别偏小6.7%和5.5%;丹江口水库较去年同期偏小10.1%,各地在抗旱斗争中要统筹好眼前与长远两个利益,坚持精准抗旱、不搞大水漫灌,主动做好水源涵养。
广大群众要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