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美故事连载第十一期杜玉芹拖溪村的
2022/6/16 来源:不详谁说女人不如男?在盛产茶叶的五眼泉镇拖溪村,女能人杜玉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和不懈的坚持,开办茶叶加工厂,实现了自己的致富梦。
杜玉芹:拖溪村的干练女人
从湖北省宜都市的陆渔公路驱车,到樟树包转弯,前行三公里后就是拖溪村。这个村是全市的文明村,也是排名靠后的贫困村。
村里的人们,都是靠去外地打工挣钱,来缓解生活中的窘迫。杜玉芹,土生土长的拖溪人,20年前刚结婚时,就和丈夫外出打工。村子里的留守人员,大都是老人、小孩。
10年过去了,仅解决了生活所需花费的零用钱。20年过去了,也没能赶上那辆轰轰前行的致富列车。她们回家过年时,老人渐渐的老了,儿子一天天长大了。今后,拿什么孝敬老人过上幸福晚年?又怎么让儿子念大学、就业、结婚、生子?
看看青山依旧,可贫困未走远。杜玉芹琢磨着,依山要靠山,靠山要治山!把山坡平田整合起来;把茶树兴旺起来。挖掘经济作物,把茶叶的潜在价值提升到最佳境况,何愁不富?
她从年初起步,和村民们互商,调换田块地头,准备在山脚下盖起茶叶加工场房。没钱,借钱!谁有钱?谁愿借?杜玉芹吃了不少苦,踫了无数次壁,跑路爬山,东西南北,东拼西凑,购机器,买设备,总算把创业的场子建成了。
到了收购茶叶的季节,第一年,第一次,做加工厂的老板。杜家女人,是在家招赘的女人,女当男用的女人。杜玉芹下定了决心,要办好加工厂,当个好老板。为了所有留守在村子里老人们的茶叶都变成现钞。为了在外打工的乡亲们放心。她骑着刚买回来的三轮摩托车,亲自上各家各户去游说,去收购。一来了解农户有多少青茶叶,二来能帮助村民,因山路远道,难得送到加工厂解难。
堆放青叶,是个技术活,烤制加工,更有技术含量。季节不等人,火候不等人,杜玉芹和丈夫,认认真真地守候在加工机械旁,白天骑车跑路,晚上车间熬夜做茶。累了,就在地上躺一会。困了,就着茶叶青气,睡会儿。她的丈夫是个憨厚的老实人,看着妻子这般苦累,心疼。但只能看着她,任她风风火火,日以继夜地劳累着。
烤炉的燃料,木柴,堆放着,是父母和懂事的儿子帮着从山上砍的,劈好的,码好的。一家人的共同努力,共同梦想,就是让村里的所有季节青茶叶不坏,不烂,不误时节的变成财富!可是,坎坷不平的山路等着。创业也一样,哪有一帆风顺。当年收进了近20万斤青茶叶,熬更守夜,辛辛苦苦地制好了,收购商看了,两字:不要。三字:不能要!五个字:送我也不要!小杜晕了,怎么办哪!村民们的一年心血都在这里了。她含泪忍疼地四处求人,终以最低价卖了。第一年,亏了好几万。但不亏村民老乡,还是以市场准价格,给各位茶农付清了款项。
谈起创业艰辛,杜玉芹眼角里泪花闪闪。我知道,她不愿流露那份女人的柔弱,保持着内心的坚强。因为还有很长的坎坷的路,要继续前行。她说,因为村民们看着我,指望着一年更比一年强,明年要挣更多的钱!
我们去采访杜玉芹时,村党支部书记张爱民同志语重心长地说:她刚创业那年,我们并不知内情,后来许多村民给我们反映,讲她们家为了方便茶农而创办加工厂,借债不少,怄气不少,吃苦不少,流泪不少。更让我们村民吃惊地是,她一个女人,开始学骑两轮摩托,帮人收茶。后来量大了,又骑三轮大摩托。又后来,学会了开大货汽车,收茶加工,送茶销售,为民做了好事。五年里,她们家的加工厂声誉口碑不错,把本地区的茶叶推向了市场,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她们也走在了村里致富队伍的前头,带动了村里的经济发展,是个踏踏实实地勤劳致富能手。宜都市聂河中学教师仁寅刚,是杜玉芹的表姐夫,也是同村村民。采访中直言相告,说:许多人不理解她们,甚至有少数人讥讽,挖苦她,她从不气馁。更有个别同行,背后攻击她,她不计较,反而和同行磋讨技术,一笑泯然。我补上一句,女能人,女汉子,肚量大,才能成就事业!
第一年的失败打击,并没有让杜玉芹心冷,而是激发了她更大的力量。她放下困惑,去找专家,虚心学习。求教各路种茶制茶的能人。从采摘到销售一条龙的经验中,寻求自已应走的路。小到烤烘技艺的把控,大到市场拓展的策略。细到茶农户的早晚气候提醒,多到上百成千户老人家们的上门收购。她不嫌几十斤少的人家,也不怠慢几千上万斤的大茶农户,广交朋友,忠诚为人为商,本分做人做加工。她勤奋好学,努力进取,终于有了属于杜玉芹的一片天地,也是拖溪村民的茶叶销售,致富天地。
杜玉芹的谈吐,朴实,简练。却能从她风风火火地作风里,看到骨子里的善良。她说,虽然现在年收入近20万元,条件比过去好多了,但我不觉得苦,我心里踏实。我是靠双手刨来的,双脚跑来的,靠全家人齐心协力,流血流汗挣来的。村民需要我,茶叶离不开我!
这是时代锤炼出来的女能人,女强者!“五美之星”的铜奖牌闪着光,杜玉芹的人生闪着光!(作者:罗德稳)
编辑:张粲
审核:朱灿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