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共融绿色宜居产业兴旺人民资讯

2023/3/4 来源:不详

白癜风治疗目标 http://m.39.net/disease/a_6195089.html

三峡日报全媒记者杨婧见习记者黄澄

年,以我市为主体申报的“湖北长江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入选国家试点。

经过两年多的建设,项目进展如何?修复效果如何?群众反应如何?记者进行了探访。

探访地点:长江岸线整治修复项目

(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段)

关键词:变废为宝

柏临河入江口至猇亭古战场段,全长约8公里的滨江带上,曾布满了码头、石材加工厂、餐馆等,一度让“黄金岸线”成为“生态伤疤”。

还江于民、还岸于民、还景于民,年9月,该岸线被纳入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由市园林中心负责推进。

“我们兼顾综合治理、生态修复、生态惠民,以长江岸线整治修复为核心,在恢复滨江岸线生态载体,实现驳岸复绿的前提下,打造‘山水长歌、江语翠滩’的长江岸线修复示范地。”谈及整治初衷,市园林中心工程科副科长温铭鑫如是说。

如今,工期过半,治理效果已经显现:

在伍家岗长江大桥至重件码头约1.5公里的江岸上,芳草萋萋,绿树成荫,银杏、香樟、朴树等本地乡土树种次第排开,紫薇、月季等应季花卉热情绽放,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人行步道沿江贯通,与滨江公园无缝对接……

“复绿的过程中,我们避免大开大挖、大拆大建,依山就势做微地形整理。大面积使用海绵城市技术,通过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等设计,实现雨水自然排放,避免道路积水,影响行人游园。”温铭鑫告诉记者。

“保留”,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的最多的词:山体修复时,保留了原始形态,将“脊”和“沟”进行自然衔接;长势良好的乔灌木要么就地保留,要么移栽补绿……

在原成林砂场旧址,如毯的绿茵上立着5个白色拱门,配上火红的玫瑰,以及碧绿江水,成就“山盟之约”景观节点,为新人提供了举办室外婚礼的绝佳场所。

“之前码头内全部用混凝土硬化了。我们将种植区的地面全部破碎,形成透水过滤层,再覆土、植绿,帮助其恢复自然生态。”温铭鑫介绍说。

多出来的混凝土块也进行了二次利用,有的用于做挡墙,有的粉碎后变成碎石做垫层,变废为宝。

实施生态修复的同时,市园林中心还注意挖掘宜昌诗歌文化、码头以及船文化等特色元素,以保留构建筑物为载体,增加互动式体验设计,彰显地方特色、留下城市记忆。

在“百舸争流”节点,保留的四个码头上料平台已经被改造成船头模样的观景平台,正在安装护栏、座椅等;在“山韵广场”节点,原宜港集团临江坪办公楼的改造工程正在抓紧实施,日后将为游客提供休憩、观景等服务;在“灯塔广场”节点,造型独特的仓库也被保留,成为未来市民阅读、品茶的好去处……

恢复了“绿脉”,挖掘了“文脉”,也汇集了“人脉”。在已经完工的三标段,经常有不少游客驻足、观光。

“现在环境变好了,我们都愿意来散步、游玩。”他们还期待,广场、沙滩排球场等建好后,组织更多朋友来这里举行活动、打比赛……

探访手记:

城市伤疤如何成景观?市园林中心采取消化措施,对混凝土块进行综合利用,消除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减少资源浪费。同时,对工业遗产进行再利用,把码头传送架、废弃办公楼、仓库等进行二次改造,不仅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景观节点,更“无缝”融入宜昌特色元素,发挥生态修复的教育意义。

探访地点:高马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

关键词:因地制宜

一条条道路笔直通畅,清澈的河水穿村而过,花草奇石相映成趣,白墙黑瓦远近点缀……如今的猇亭区高马河,让人心旷神怡、眼前一亮。

高马河是长江的一级支流,全长约13.2公里,发源于太子岗水库,流经高家店村、磨盘溪居委会和高湖村,从龙盘湖汇入长江。

“我们以前最怕过夏天。”高家店村三组村民周淑芹在高马河边住了三十年。一想到过去,她就面露难色。“每到汛期,这里就容易发大水,隔壁养的猪都被冲走了几头。周边还有几个养殖场,臭味熏天,门都不敢开。”

变化始于年12月。猇亭区高马河(刷子溪)水环境综合治理被纳入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由猇亭区农业农村局负责推进。

“从长江流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出发,我们把高马河以及闵家溪、孙家冲两条支流,一并纳入整治范围,并按照美丽河道、美丽乡村、美丽庭院、美丽宜道、美丽田园“五美”的要求,实施整治。”猇亭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罗家年说。

一年多来,他们清淤疏浚河道13.2公里,修筑岸坡22.4公里,修建机耕桥16座、涵桥22座、生态坝11座、改建两高路2.1公里;在岸坡上种植草皮,在堤顶、巡查通道旁种植香樟、红叶石楠球等,沿线布置花海、桃花岛等5个景观节点……不仅破解了防汛难题,还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

记者在现场走访时发现,修筑后的岸坡,穿插运用了生态框、生态砌石、生态叠石等多种护岸形式,每走几步,就呈现出不同的景致。

“每一种材料的选择,都充分考虑了现场条件,兼顾了功能性和景观性。”项目现场负责人李鑫宇解释说,生态框中可加土种植水生植物,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生态砌石最为牢固,多用于蜿蜒、湍急的地方。

“因地制宜”在支流闵家溪治理中表现得更为突出。项目启动时,高湖村正大力发展“荷花经济”:引进数百个珍稀品种、打造千亩荷花池、举办荷花展……

了解情况后,猇亭区农业农村局调整了整治方案:在植绿补绿时,有意错开荷花的花期,种植樱花、金丝垂柳等“反季节”植物,实现一年四季有花可赏、有景可观。

“人为”延长旅游季后,高湖村的人气更旺了,观赏、采摘、垂钓等休闲农业发展得如火如荼,农家乐开了一家又一家。

“村里环境变好了,有摄影师组团来拍白鹭,有三五成群来旅游的,基本上不愁客源。”“烟火农家”农家乐的主人李银花笑着告诉记者。

探访手记:

环境治理少不了“精细化”。猇亭区农业农村局在开展高马河水环境综合治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因地制宜”的优越性,根据流域的系统性,将支流纳入了整治范围;根据防洪、景观需要,选择了不同石料修筑岸坡;根据当地发展实际,种植了不同的树种……让治理更科学、生态更和谐、景色更美观。

探访地点:陆城廖家湖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

关键词:科学布局

廖家湖,位于宜都东大门。但老宜都人对这个“门面”并不看好:

虽然紧邻长江,但地势低洼,过去是长江的行滞洪区。三峡大坝修建后削减了行洪功能,村民就修筑围埂,“变洼为塘”,进行水产养殖。很快,廖家湖就因过度养殖、污水直排、倾倒过剩柑橘等,变黑、变臭……

年以来,宜都市委市政府编制出台了《城东半岛总体规划》,在综合评估资源环境承载力、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的基础上,重新布局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将生态引入城市,把城市变成大公园。”廖家湖片区被列入生态空间,涉及陆城街道办事处尾笔村、车家店村、亮家垴村、龙窝村、驿马冲村、太保湖村等6个村,并将该片区作为陆城廖家湖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区被纳入三峡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由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组织实施。

“不能让廖家湖再在布局上吃亏。”本着做好建设“减法”、生态“加法”的原则,宜都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一步细化“三生空间”: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各占三分之一。

因为过度养殖,原布局中生态空间是最小的。但记者在现场看到,湖面开阔,缓坡岸线上布满了各种乔、灌木,高低错落有致,时不时还有白鹭等飞鸟掠过……

“侵占湿地的农户有偿退出后,共腾退生态空间.77亩。”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生态修复股负责人郑瑞强说。拆除堰塘围梗,重建湖底“微地形”,恢复了水体的流动性,让死水变成了活水;原廖家湖、邓家湖和宜张高速以北的湿地连接一体,扩大湿地水体,恢复到历史水面。

他们还在湿地上游设立梯级滞留塘,通过重力沉降、微生物降解等方式,对补给水质进行净化;种植芦苇、香蒲、石菖蒲等净化能力强的水生植物,为两栖动物、鱼类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让水质稳定达到地表水Ⅳ标准。

环境优化了,沉寂多年的廖家湖,终于重新焕发出了生机。村民们纷纷感叹:“真的没想到,芦苇荡也能变成公园!”

继续对生产空间提档升级。陆城街道乘势发出“招贤令”,按照种植花卉、蔬菜、稻虾各亩,精品柑橘亩的“”规划,引进邻苏月畔等3个合作社,发展观光农业,带领村民致富。

移马冲5组村民孙大元就是受益者之一。“我家有7亩田,过去种水稻、棉花,忙活一年到头,也只能勉强管个温饱。”孙大元笑着告诉记者,后来加入合作社、流转了3亩土地,不算分红,光纯收入就有元,日子终于有盼头了!

探访手记:

过去的廖家湖,牺牲生态空间,过度开展农业生产,导致了生活幸福指数的下降。以项目治理为契机,宜都市委市政府对城东半岛的“三生”空间进行重构,宜都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又进一步对廖家湖片区的“三生”空间进行细分,终于擦去了黑臭的历史,实现了颜值回归、产金出银、安康宜居的“三赢”。

本文来源:三峡日报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38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