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市中心医院宜昌市一医院,全面整合

2022/10/11 来源:不详

近日,宜昌印发

《医院

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方案》

提出了哪些重点任务?

一起了解~

《方案》提出到年,医院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区域诊疗服务能力;建成优质高效的市、县、乡三级医疗服务体系,实现“互联网+诊疗”信息化建设新跨越,医院综合改革效医院绩效考核成绩进入全国前列;建设一批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国家和省级临床重点专科,攻克一批器官移植、人类胚胎植入、机器人辅助手术等核心诊疗技术难题,医院高质量发展“宜昌样板”,引领宜荆荆都市圈,服务宜昌建设联结长江中上游、辐射江汉平原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1.打造医院。

优化资源配置,统筹现有医疗资源,医院、医院,打造国内一流、省内领先的医院,医院强、医院10强、中西部非省会城市及长医院龙头行列。

医院医院、创建全国中西医结合示范基地、建成全省中西医医院,医院进入全省3强、全国50强。

支医院、医院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

医院、市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建设,确保其综合医院前列。

推进区域优质医疗资源合理扩容和均衡布局,建设东部未医院、医院、医院。

2.建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落实省卫健委与宜昌市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合作协议,医院高标准建设心血管、呼吸、妇产、儿科、重症医学、肾病、传染病、骨科、神经、精神、老年、肿瘤、内分泌等13个专业省级区域医疗中心。

加快建设省级区域性妇幼保健中心。

持续完善医疗质量管理和标准体系,强化区域质控协同,提高不同地区、医院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着力解决患者跨区域就医问题,提升区域诊疗能力和水平。

3.医院。

医院、医院、医院、医院3年内医院,支持其他7医院3医院服务水平,有效承担县域居民常见病、多发病诊疗服务。

深入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组建县域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心电诊断、病理、消毒供应等五大医疗资源共享中心,加快建设县域肿瘤防治、慢病管理、微创介入、麻醉疼痛诊疗、重症监护等五大临床服务中心,加强县域胸痛、卒中、创伤、危重孕产妇救治、危重儿童和新生儿救治等五大急诊急救中心建设。

4.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医院建设省级区域中医诊疗中心,打造医院、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医院治未病科室设置“全覆盖”。

医院、医院医院,其他6医院医院。建设国家和省级中医治未病中心各1个、省级区域中医(专科)医疗中心1个,选拔名左右中青年中医骨干,打造中医药传承创新研发平台,挖掘整理一批确有疗效的经方、验方和秘方,开展制剂、消字号、械字号等产品研发。聚焦疑难杂病,制定区域内中医优势病种诊疗方案,推广中医临床优势技术操作规范。

5.织牢基层卫生服务网底。

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动县域医疗卫生资源实质性融合。构建城区医联体“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社区医务室”三级诊疗服务体系,深化“筑堡工程”健康医疗场景建设,织密织牢基层卫生网底。新建一批社区医务室,医院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方位支持,鼓励发展“互联网+”诊疗模式,打造15分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圈。大力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创建70个左右市级特色专科。深化基层心脑血管疾病一体化防治行动,完善全市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网络,符合省级标准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0家左右。持续推进大学生乡村医生定向委托培养工程,实施基层能力提升大培训,加强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

6.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

依托鄂西南重大疫情救治基地、宜昌市重大疫医院传染病专科,建设省级传染病区域医疗中心,健全平战结合、分层分类分流的传染病救治体系。加快医院传染病隔离病区建设,落实负压病房建设方案,全市层流负压病房和可转换负压病房达到间(张床位)。提升县域核酸检测和气膜实验室检测能力,确保24小时内完成区域核酸检测任务。健全中医药早期、全程、深度介入重大疫情防控救治机制。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建设,完善平战转换机制和预案,提升重大疫情医疗救治扩容能力和日常运转利用率。加强传染病、呼吸、急诊等专科医生和全科医生培养,立足实战标准,持续开展全链条、实操性演练。加快建设鄂西南生物安全三级P3实验室,打造区域检验检测中心。

7.加强宜荆荆医疗卫生协作。

加强区域内医疗、教学和科研全方位合作,发展远程医疗协作网,以特色专科为纽带构建若干区域专科联盟。搭建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合作平台,拓宽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载体,建立合作帮扶、双向转诊机制,实现区域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开展多中心医学研究项目,加速基础研究的临床转化。加强专科联盟内部人才和技术交流,促进区域内诊疗水平高质量、同质化提升,探索学科协作管理、一体化发展模式。

8.加强临床专科学科建设。

重点发展重症医学、心脑血管、康复医学、放射影像、生殖、骨科、肿瘤、呼吸等临床专科,打造市县重点专科集群,争创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医院70个、医院50个)。创建2个国家中医临床重点专科、3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10个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医院建设2~3个中医特色专科。提升医疗质量管理,医院50%出院患者、医院70%出院患者按照临床路径管理。

9.提升医学技术创新能力。

医院优势学科资源,集中力量攻关器官移植、人类胚胎植入、机器人辅助手术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精尖技术,推广应用腔镜、微创、介入诊疗等特色技术,打造区域诊疗技术高地。聚焦新发突发传染病、罕见病、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支持器官移植中心、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中心、神经系统罕见病症诊疗中心、心血管病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介入微创诊疗中心、精准医疗基因诊断中心建设,建成国内一流先进诊疗平台。支持医疗创新产品临床应用,开通临床急需创新医疗技术审批“绿色通道”,依法依规加快审批。医院与三峡大学、科研机构、医药企业深度融合,实现医教研协调发展。建设一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支持三峡大学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天然产物研究与利用、缺血性心脑疾病转化医学、神经再生与修复等实验室建设。整合三峡大学现有实验动物资质和资源,共建鄂西南区域实验动物中心,建成国内领先的鄂西南转化医学中心。

10.推进医疗服务模式创新。

全面推广多学科诊疗模式,医院开设多学科诊疗门诊。

深入推行日间手术,医院日间手术占择期手术的比例达20%,鼓励设置日间治疗中心。做实责任制整体护理,推行“互联网+护理服务”,开展上门护理、居家护理等延续护理服务。开展总药师制度试点,在医院全面开设合理用药咨询或药物治疗管理门诊,医院医院开展药学相关门诊,开展精准用药服务。完善市、县、乡一体化三级急救体系建设,加强院前急救与院内救治工作衔接,提升院前医疗急救服务能力。医院与公共卫生机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机制,推进互通协同,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处置能力。完善“医中办养、养中办医、医养融合、医养签约”为特色的“宜昌模式”,不断健全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推进健康宜昌建设,全面实施影响群众健康突出问题“”攻坚行动,打造健康宜昌行动新模式、新品牌。

11.强化信息化支撑作用。

完善区域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打造区域一体化医疗平台,医院信息标准化建设和电子病历、智慧服务、智慧管理“三位一体”医院建设,医院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第五代移动通信(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规范和完善远程医疗和互联网诊疗应用。强化实名制健康医疗服务,继续拓展“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到年,医院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分级达到4级以上,30%以上医院电子病历功能应用水平达到5级,预约诊疗比例占年门诊人次80%以上。建立药品追溯制度,探索医院处方、药品零售消费、医疗服务监管等信息共享机制。

12.优化运营管理模式。

医院运营管理组织架构,医院运营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全市医院落实总会计师制度,鼓励其他有条件的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病种组合标准体系,科学量化治疗标准、药品标准和耗材标准等,对医院病例组合指数、成本产出、医生绩效等进行监测评价。

13.落实全面预算管理。

以医院战略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目标为依据,实行全口径、全过程、全员性、全方位预算管理,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范围,强化预算约束,促进资源有效分配和使用。建立健全财务报告、第三方审计和信息公开机制,医院相关财务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14.完善内控制度。

突出业务管理和经济管理重大风险、重大事件、重要流程管控,开展风险评估和内部控制评价,防范财务风险、业务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政风险,逐年降低资产负债率。医院后勤“一站式”服务,强化成本消耗关键环节流程管理,全市医院万元收入能耗支出降至当年度全国中位值,医院费用总额的比重降至合理水平。

15.健全绩效评价机制。

全面开展二级、医院绩效考核,强化公益性导向,完善激励奖惩挂钩机制。医院内部绩效管理,强化考核结果与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挂钩。完善城市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绩效考核制度,促进资源下沉,提高基层服务能力和居民健康水平。

16.改革人事薪酬制度。

医院人员编制配备标准,按要求建立动态核增机制。增加护士配备,医院医护比逐步达到国家标准。充分运用特设岗、创新岗、人才专岗和越级竞聘等制度,强化岗位设置管理。落实“两个允许”要求,合理确定、动态调整医院薪酬水平,人员支出占医院业务支出比例达45%以上。建立体现岗位职责和知识价值的薪酬体系,探索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制等分配形式。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行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县管乡用”。

17.健全医学人才培养引进和评价制度。

完善医学人才培养引进体系,每年引进医学人才名以上,3年内引进博士高层次人才60名以上。建立医学人才培养项目体系,选拔宜昌市医学(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30名,力争5年内推出5名国管以上专家、5名具有省内外领先水平的学术带头人、5~10名省管以上专家、名宜昌市中青年医学(公共卫生)领军人才培养对象,创建宜昌市名医工作室50家。支持三峡大学新增医学类博士学位授权点。改革完善人才评价机制,突出品德能力业绩、临床工作数量质量、病案、一线工作能力评价。加大对麻醉、感染、重症医学、儿科、护理等紧缺专业人才评价政策的倾斜力度。逐步实现医院自主评审全覆盖,继续实施“基卫高”职称政策,探索医院党务人事干部职称晋升渠道。

18.深化医疗服务价格改革。

稳妥有序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落实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定期开展调价评估,优化医疗服务比价关系,提高技术劳务价值。继续落实新增医疗服务项目管理。支持医院优化收入结构,逐步提高医疗服务收入占医疗收入的比例,力争年达40%以上。加强医疗服务价格监测评估和监督检查,医院医疗服务成本核算。

19.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

推进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进一步完善病种目录、病种分值、医疗机构等级系数等动态调整机制。加强DIP付费总额预算与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衔接,适时根据DIP试点运行情况调整基层病种库,引导合理就医,促进分级诊疗。学习借鉴三明医改经验,争取加入湖北省际采购联盟或三明采购联盟。医院积极参与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改革,落实国家和省(含我省参与的省级联盟)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使用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医保对中医药、康复医学的政策扶持,力争在现有支付比例基础上提高5个百分点。

20.强化便民惠民服务。

传承“大爱成就大医”的医者仁心,持续改善医疗服务。推进先诊疗后付费、床旁结算、信息推送等便捷服务,开展远程诊疗、“互联网+诊疗”、护理延伸服务,推行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电子处方互联网流转。医院,开设老年人综合服务门诊,开展公益慈善和社工、志愿者服务。

21.加强医德医风建设。

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和崇高职业精神,坚守纯粹医者信念,尊重医学科学规律,遵守医学伦理道德,遵循临床诊疗技术规范。完善行风管理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教育。医院建设,坚决纠治医疗卫生行业不正之风,深入开展不合理医疗检查专项治理,严厉查处医疗卫生领域违纪违法问题。

22.关心关爱医务人员。

依法严厉打击医闹、暴力伤医等涉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保护医务人员安全。完善医务人员定期学习进修制度,合理制定轮值班制度,落实带薪年休假制度,关心年轻医务人员成长。加强对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做好医务人员各项保障。建立“5.12”国际护士节、“8.19”中国医师节宣传表彰长效机制,开展全市“最美医生”“最美护士”评选推介活动。

23.全面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医院党组织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合作、协调运行的工作机制。落实党建工作责任,把医院等级评定和巡视巡察工作内容,作为绩效考核、评先评优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认真执行医院党委会和院长办公会议事决策规则,医院治理全过程、各方面、各环节。

24.全面医院干部人才队伍建设。

坚持党管干部原则,落实干部培养教育、交流锻炼、监督约束和考核评价制度。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联系服务高层次人才制度,落实医疗卫生人员定期到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医疗卫生工作制度。探索建立以医德、能力、业绩为重点的人才评价体系。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破冰提能”培训,推动党员干部思维迭代、能力提升。

25.全面医院基层组织建设。

稳步推进党支部固本提质三年行动,实施党建与业务“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建立党支部参与科室业务发展、人才引进、推荐干部使用、薪酬分配、职称职级晋升、评先评优、设备配置等重大事项讨论决策制度机制。推动党建与业务有机融合,扎实推进“筑堡工程”,在共享党建资源、服务人民群众、完善基层治理功能中展现新作为。

实施方案还明确:各县市区按规定落实符合区域卫生规划医院的投入政策,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妇幼保健院、医院、医院的投入倾斜政策,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完善相关政策,为医院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来源丨宜昌发布

编辑丨婷婷编审丨龙怡洲

转载须注明来源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zd/20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