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纪事01首次航拍天坑,2011年湖北

2024/6/3 来源:不详

(前续视频航拍资料心形天坑陕西汉中镇巴)

没想到,8年后,我才真正自己好好航拍了这个天坑。——整理资料发现这旧稿,查日期照片是年9月14日所拍。

那时候用动力伞,飞行员把相机挂在脖子上,我才从照片上看到了大致的样子。

年4月的拍摄,开始并不顺利,那段时间老下雨。10日,我把车子开到天坑边上,一直没拍成。大雨小雨的间歇,也还是浓雾弥漫,虽然这时候我已经赌气不惜血本买了个防水无人机,但是一天也没拿出来。

(\在湖北找天坑,因为天气原因,常常做无用功,一连几天都只能在雨中发呆。一气之下不惜血本买了个防水无人机,却是至今也还没有飞多少,还摔了两次。)

(年在湖北首飞防水无人机)

道理很简单,那时只觉得拿出来也没用,能见度太低,飞起来也看不清全貌。

(现在想那时候我真是脑子有问题:拍不全就拍不全,拍到什么是什么么,阴雨天的天坑局部也应该是别有滋味嘛!然而,我就愣是在车上抖抖嗖嗖打了一天盹直到黄昏悻悻然下山,第二天等到中午,才算拍到)。

之前一天,我用防水无人机拍过一个比这个小很多的天坑,就很不清楚,情绪低落,整个人都懒洋洋的。

视频如下:

防水无人机冒险首飞,已知距江汉平原最近天坑16宜昌宜都市将军山

年的有关文字是这样的:

理想与现实,图上分析作业与现场实际情况,往往存在差距,有时完全吻合,有时候差别大,这个过程很有趣,也常常令人忐忑……年4月9日等到午饭后,雨还是一直没停,我决定还是按原计划从宜昌市区出发,再次踏上“寻找天坑”之旅。自湖北宜都市聂家河镇离开省道进入一条之字形小路上山,走着走着,一番云雾缭绕后,雨倒渐渐停了。很幸运,满目苍翠,空气中似乎都透着清香。到望洲坪村预设点,刚拍了一个盲谷,雨却又大了起来,我又仔细看了一遍卫星图,决定不走回头路继续沿着沙石公路前进,拐过几道弯,竟然出现一条刚修通的柏油大马路,不知不觉走过了罗家大埫,停车折回找对路口又拐向砂石山道,尽头一个几户人家的山村,就是我预定的一个天坑拍摄点。雨还是没停,浓雾还慢慢笼罩了嫰绿茶园。停好车打问旁边一位老大娘,她说:有啊,是有个很深的天坑啊,不远,你走到茶园边边去看就能看到嘛……我却半天没动,心里即欣喜又有点茫然,今天这,该怎么拍呀?

卫星图上看,天坑就藏在几十米外,我却有点一筹莫展。这里属于宜都市潘家湾乡将军山村三组,朝那个方向望过去,依稀只能看见两只山羊在茶园尽头的大树下瞪着我。

大羊静静地看了我一会,又低头默默吃草,我起身,按照大娘指点,走向茶园边缘。穿行灌木丛中,很快裤脚全湿,走到坑边一看,这次没错:照例是无法看到坑底,但从对面灰白色的陡直崖壁到我的距离判断,应该就是个口径超过百米的天坑。

雨又大了起来,雨!雨!雨!又是这种连日阴雨,人简直要疯掉!眼看着天就要黑了,犹豫几分钟,我回到车上拿出刚快递到的防水无人机,决定还是先飞一下再说。说明书都没来得及细看,打通电话现场请教技术人员,连好各种线头拧紧螺丝,打开遥控器做了最基本的磁罗盘校准、加速度计校准,等雨稍小,喊了两位村民帮我盯着飞机,心想只直上直下不飞远,应该可以控制,不会有什么问题吧。

防水无人机升空解开了我的更多疑惑,正如卫星图上所示,这里确实存在一个椭圆型的天坑,不大,不用飞很高,就能看清楚。其实,再高反而什么都看不清楚,飞不到米高就云遮雾罩了。

防水无人机平安降落在茶园,和两位老兄一起抽了根烟,回到车上,看着挡风玻璃雨点劈里啪啦,我不禁有点发呆,意料之中又有点出乎意料:又过了一个年头,在距江汉平原边缘宜都市区直线距离仅约25公里处,海拔多米的地方,竟然又找到一个天坑。

由此往西,一年前我在宜昌市五峰新县城渔阳关附近拍到了三个连在一起的大天坑,以为就是距离江汉平原最近的天坑了。那段时间,在湖北宜昌市五峰、长阳县和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各县,我拍到了几十个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天坑,可谓眼花缭乱。鄂西南一带的天坑数量,远远超出我的预估,并且天坑发育各个阶段的形态,在这里都能找到直观的形象,千姿百态,堪称喀斯特地貌博物馆。

(04湖北宜昌长阳县千丈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

(04湖北宜昌长阳县千丈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

(年相关稿件《中国国家地理》刊出时,还用了一张年的旧照,我把稿费转给李伟时,他很意外,差不多早就忘记这件事了。岁月如梭,真是好兄弟!)

以下进入回忆,年的旧稿如下:

航拍天坑,

撰文/税晓洁

闻知我在采访“天坑”,宜昌探险家徐晓光先生告诉我说,前不久,他们在鄂西清江生态考察时,发现了几处疑似天坑,并且,当地方志也有记载,他希望我能够去看看一看。

贵阳始发的K次列火车在宜昌不停,倒是停靠小站当阳。凌晨五点,我迷迷糊糊和徐晓光先生在当阳火车站汇合后,赶往湖北长阳县。

越野车在青山碧水间飞驰,中午11点多,我们就站在了大堰乡千丈坑村的一个疑似“天坑”旁。天坑的边缘,就在一户人家的屋后几米远的地方,坑边看起来很陡,竖立上来的树木挡住视线。视野最开阔的地方是农户的茶园田埂上,我用新买的激光测距仪测量,对准最陡的一面崖壁实测宽度为米。GPS显示海拔米。

千丈坑村一组村民周信满说,有条小路能够下到天坑里面,他带着我们沿路而下。走到天坑中部一个视线较好开阔点,我再向对面崖壁的不同方向实测,分别为米、米、米、米。

天坑底部比较平坦,我找了一处开阔地从东南的路边到西北方向实测,宽度为米。天坑底部有一道道平行的深沟,我正奇怪是怎么回事?周信满说,这是前些年包产到户分到各家留下的标记。以前还有人种,这几年荒了。

正说着,周信满停住脚步,紧张起来,“蛇!大蛇。”我闻言也紧张起来,忙问:“有多大?”。周信满张开双臂比划:“很大很大,没看清楚,草太深了。”我觉得他有点夸张,但次日,另一位也在坑底有土地的村民很认真告诉我说:“坑里有两条大蛇,一公一母,都有三米多长的。”

“三米多长?那不是蟒了?”

“是蟒。很多人都看见过。所以,这坑里基本都没有人去了……”

当时在天坑底部,遇蛇后老徐弄了几个木棍以打草惊蛇,我们还是大着胆子跟着周信满来到最显眼的那面陡崖底部的一个水潭边,我向上直着测了一下,到陡崖顶端一棵大树下的距离,为米。换算下来,这面陡崖的高度应该已经超过米了。

除了几米见方的那个水潭,天坑底部全被茂密的杂草和灌木笼罩。

周信满说:天坑里的水都跑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洞里了,那里建有一个水电站。我们开车绕到几公里外的一个河边,找到了电站的入水口的两个溶洞,实测海拔米。

电站出水汇入一条小河,流入清江,清江贯穿长阳县境,最低处海拔不足百米。这样看来,形成“天坑”的条件是具备的。

大堰乡就在清江边,却异常缺水,周信满说:整个长阳县数大堰乡最缺水,大家都说,这里就像一个倒插的莲藕,水都漏光了。

实地转悠在这个疑似天坑边才发现,林木茂密,地形复杂,要想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看清天坑全貌,要想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测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转到坑旁边周信满的岳母许娣菊家,我们说,这里叫千丈坑,这个坑看起来并不很深嘛!老人说,别看现在不很深,以前谁知道哪?她说,她嫁到这里三十多年,眼看着着天坑就起码淤积了有半人高。

转来转去,汗流浃背,徐晓光先生说,干脆,航拍一下吧。先拍了再说,到时候万一没人出钱,我们自己掏了便是。多年的野外生活,造就了他达观的个性。他是中国航空运动协会会员,几年前飞滑翔伞,摔了,脊梁上打了半斤钢钉,仍是乐此不疲。一通电话,下午五点多,当过特种兵的飞行高手李伟就带着单人动力伞从公里外的宜昌市区赶到了现场。

想着赶黄昏的光线,第二天李伟也还有商业飞行,众人急匆匆把机器搬到事先选好的起降场——周信满岳母家门前的一块庄稼地。

飞了好几次,却怎么也起不来。场地太短了,从周信满岳母家门前的台阶到天坑边的茶园,我测了一下距离,只有38米。更糟糕的是,跑道尽头那个茶园还是一个上坡,坡后就是从天坑里面长出来的几棵大树。

很多村民赶来看热闹,帮着牵伞。又把场地挪到右侧的山谷边,跑道是长了10米,但风向不对,庄稼地里,刚砍完的玉米秆茬子还刮破了动力伞。天慢慢黑了下来,只好收兵。

次日天刚亮便再次试着起飞,还总是不行,问题仍是跑道太短,风向也很乱。在这个天坑周围找了一圈,没有更合适的场地了。天坑边另一户人家旁的空地较大,但电线更多,危险系数更大。太阳升起,天越来越热,大家坐下来喘气。老徐说,要是商业飞行,李伟早都不飞了,太危险了。再等等风看看吧,实在不行就放弃吧。李伟说,就差几米,就起来了。中间那块包谷地砍了就好了。

闻言,村民行动起来,拿起镰刀,也就十分钟时间,竟清理出了一条跑道。我一测,58米。

在新清理出来的跑道上,试飞一次后,动力伞第二次起飞很顺利,很快就掠过田坑边的树梢,飞过天坑,越升越高。

(年的照片,多为徐爷和姜勇摄。)

(年的照片,多为徐爷和姜勇摄。)

后来刊出的在网上竟然很全,搬运过来留存如下:

前沿动力伞航拍『千丈坑』

文章出自:中国国家地理年第10期作者:税晓洁

标签: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喀斯特地质地理

作为摄影师,我对驾驶单人动力滑翔伞在空中拍摄的场景并不陌生,只是没有近距离地接触过。这次在湖北长阳“千丈坑”采访的时候,为了看到天坑的全貌,我们特意邀请到了动力伞飞行员李伟,由于是单人动力滑翔伞,所以我没法同时飞行,只能把相机挂到飞行员脖子上,让他驾驶单人动力滑翔伞在空中帮我们拍摄了一组天坑照片。

贵州

这是作者跟探险家徐晓光在湖北省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大堰乡千丈坑村航拍天坑的情形。最早到达千丈坑的时候,他们发现,这个天坑林木茂密,地形复杂,要想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看清天坑全貌并对天坑进行测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于是他们先是在村民的带领下进入天坑底部,根据崖壁的不同方向,利用GPS实测了天坑的长、宽和深度,随后又请来了动力伞驾驶员李伟协助航拍。不巧的是,天坑所处的位置密布着树木和庄稼,缺乏足够长的起飞跑道,起飞很费了一番工夫。加上李伟带来的是单人动力滑翔伞,无法带摄影师上天,飞行和拍摄只能由一个人全部完成,所以拍摄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摄影/姜勇

我跟宜昌的探险家徐晓光赶到湖北长阳大堰乡的千丈坑村之后,发现坑边看起来很陡,竖立上来的树木挡住视线。视野最开阔的地方是农户的茶园田埂上,我用新买的激光测距仪测量,对准最陡的一面崖壁实测宽度为米,GPS显示海拔米。千丈坑村一组村民周信满带我们沿着一条小路下到了天坑底部,除了几米见方的那个水潭,天坑底部全被茂密的杂草和灌木所笼罩。我站在水潭边向上直着测了一下,到陡崖顶端一棵大树下的距离,为米。换算下来,这面陡崖的高度应该已经超过米了。后来我们又从天坑上来,围着这个天坑转悠了好几圈,发现林木茂密,地形复杂,要想找到一个很好的角度,看清天坑全貌,或者找到一个理想的位置测量,实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视频:t航拍湖北天坑:长阳千丈坑,湖北宜昌市长阳县

(04湖北宜昌长阳县千丈坑

真实探索税晓洁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7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