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制一幅生态画卷,让绿水青山惠及土家
2023/10/10 来源:不详
一垄垄精心修剪的茶园全域分布
那是土家儿女的
“绿色
银行”
一片片高山蔬菜、中药材绿满山野
那是村民脱贫致富的
“幸福
存折”
一条条宽敞明亮的柏油公路贯穿全乡
那是富裕山乡的
“金色
纽带”
初秋时节,记者走进
宜都市潘家湾土家族乡
仿佛走进一幅
色彩斑斓的生态画卷
青山捧出“明星村”
柏油马路穿村而过,生态茶园成垄成行,土家村舍点缀其间,新型路灯、旅游公厕、生态停车场、村民文化广场吸人眼球,这是今日吕家坳村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吕家坳人守在山里发愁:信息不灵、交通不便、经济落后。当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他们从“两山”理念中获得启示,把山的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美丽乡村建设驶入“快车道”。
宽7米、长6.8公里的村主干道段栗线率先完成拓宽黑化。随之,以青山为背景,集镇建设、村舍规划、水电改造、路灯安装、公厕广场修建等一系列“大手笔”投入,百年吕家坳从一个偏僻闭塞的“后进村”蝶变成美丽乡村建设的“明星村”。
▲民宿
既要“仿古”,更要“创新”。该村在保留飞檐翘角、青瓦白墙、栏杆垛脊、吊脚楼、马头墙等土家民族特色的基础上,高标准制定特色村寨整治规划。重新改造的街道、民居成为“网红”打卡点,吸引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基础设施大幅改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特色营销同步跟进。“乡村游”的兴起,带给老百姓的是“真金白银”。
▲吴婆婆土家圆酥饼
一块酥饼,看似普通,吃则唇齿留香。年,当地村民吴昌英尝试将酥饼加工销售,并注册了“吴婆婆”商标。原料纯正、纯手工制作、柴火烘焙的酥饼口感极好,一上市就受到追捧,一年能卖30多万元。
村民刘学洪看准乡村游带来的机遇,投资百万元修建“刘家山庄”,生意一直红火,他说:“吃生态饭才是长远之计。”
▲潘家湾土家族乡“美丽宜道”
现在来村里参观旅游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吕家坳村党总支书记管永强说:“从以前单纯卖茶叶到如今的卖生态、卖风景,吕家坳人依靠绿水青山过上了好日子!”
不仅仅是吕家坳村,该乡9个行政村依靠一条条新修建的柏油马路串连成一个整体,全域生态公园理念逐渐由梦想变为现实。村庄增“颜值”,村民鼓“袋子”,越来越多的村民吃上“旅游饭”,享受生态带来的绿色“红利”。
生态铺就富民路
禹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祖兵,眼下正忙碌不停,自家的茶厂还在日夜加工制作秋茶,合作社茶园又到了剪枝、追肥季节,他要给社员进行技术指导。
“合作社现有茶园亩,茶叶主要出口到非洲。”李祖兵介绍,合作社配套建设10家茶叶加工厂,一到生产旺季,家家开足马力生产,带动近户茶农增收。
茶叶是大自然赐予潘家湾的宝贵财富,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近年来,该乡在减少农残、提升品质上下功夫,稳定茶出口,增加茶收入。目前全乡茶叶总面积突破3万亩,年产量达余吨,年创产值上亿元。
传统产业强势发力,新产业后来居上。
“今年的辣椒长势好,一个个像小灯笼,今天往武汉、长沙发了两大车。”在梁山村金萱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杜永军一边指挥装车一边对记者说。生产车间里,紫红色的辣椒堆积如山,五六个工人正在分拣、打包、装车。
曾经的梁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后进村,村里无产业,群众致富没门路。“求变才有路!”新一届梁山村“两委”班子抓住乡村振兴机遇,引进返乡能人杜永军发展高山蔬菜亩,大棚种植,施有机肥,高山无公害蔬菜直供宜昌、武汉、长沙等地。
当地还引进全省中药龙头企业平村众赢公司在当地发展中药材亩,种植当归、柴胡、白芷、仓术等中药材,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增加收入,而且在基地务工解决就业。
既要土地生“金”,还要生态致富。梁山村党总支书记张爱民透露,依托梁山旅游资源,宜都市三江文旅投公司在当地打造全民健身户外拓展中心,发展民宿产业,一期13幢民宿主体结构已建好,即将开业纳客。
如今的潘家湾土家族乡,村村有产业,家家有营生,“一村一品”格局初步形成。
文明滋养茶乡人
环境变美,村民变富,带来的是乡风正、民风淳、气象新。
黄昏时分,吕家坳村民文化广场上,乐曲悠扬,人们翩翩起舞。这里街道干净整洁,家家窗明几净,垃圾分类、废水入池、清洁庭院已成为村民的共识。
以文明创建为契机,潘家湾土家族乡在全乡开展爱国卫生行动,强力推进垃圾分类,建立起“一个喇叭、一支队伍、一把扫帚、两只编织袋”的垃圾清运分类处理模式,组建环卫队,每天按照路线集中清运一个村民小组,彻底告别环境“脏乱差”。
既要“面子”新,更要“里子”实。该乡“面子”“里子”一起抓,着力提升村民素质,乡里动员优秀党员、退休干部、道德模范等,成立乡贤理事会,让农村的“闲事”有人管、有理管、有效管。
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