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年轻人找对象前置条件是什么门当户对
2023/9/17 来源:不详读过费孝通先生《乡土中国》这本书的人应该都知道,这真是本值得一读再读的好书。
他书中这样写道:
“中国的家是一个事业组织,家的大小是依着事业的大小而决定。如果事业小,夫妇两人的合作已够应付,这个家也可以小得等于家庭;如果事业大,超过了夫妇两人所能担负时,兄弟伯叔亲戚全可以集合在一个大家里。中国的家庭,是个绵续性的事业社群,它的主轴是在父子之间,在婆媳之间,是纵的,不是横的。夫妇之间只是配轴。配轴,虽则和主轴一样并不是临时性的,但是这两轴,却都被事业的需要而排斥了普通的感情。我所谓普通的感情是和纪律相对照的。一切事业都不能脱离效率的考虑。求效率就得讲纪律;而纪律排斥私情的宽容。”
文中说到中国人的婚姻和家庭,没有爱,没有私情。纪律追求的是效率。只要门当户对,就可以马上相亲结婚,再生一堆孩子,接着女人管家,男人在外赚钱养家,合作伙伴分工清楚,责任明确。也就是说,中国式的婚姻,首要条件还是门当户对。
好了,废话不多说了,进正题。我们今天来说一说这体制内年轻人找对象的前置条件,看看体制内年轻人的门当户对究竟是什么样的。(以下:源自个人经历和身边案例,有感而发,欢迎网友们补充和友好交流。)
一、双方父母背景:
以体制内(双体制自然最好、父亲最好有一定领导职务)、高级知识分子(以医疗、教育、法律界人士为主)为最优选。民企除非财富上有很多的积累(后面会提到),似乎和个体经营一样并没有很受待见。至于说社会地位较低阶层的双亲,几乎可以被父母至少有一方在体制内的直接否决(并不是说歧视,现实情况几乎如此)。
二、财富积累:
追求两家财富平衡,但凡差距较大,似乎都会被外人看做不是很适合,强强联合的意识非常强。房产方面,一般来说男生家最好有婚房?若是无,一般默认男生家庭出首付后夫妻共同还款。我不在这里展开说买房的事情,只是陈述一些观察到的事实。
三、家庭结构:
离婚后的单亲家庭不受待见,非独生子女家庭在独生子女家庭看来似乎有些...(抢岳父和公公的钱包,懂得都懂),父母对介绍对象的长辈情况会摸底(比如爷爷辈是否在世情况,父母各有几兄弟姐妹,大概有多少资产留下可分,甚至有没有拆迁房)。摸底这块不会马上显效,但确实是父母层面会持续考虑的(浙江是这样,全国范围不清楚)。
四、个人方面:
一般是学历匹配(不可差距太大),颜值和性格倒是看后期接触,不大会影响介绍和牵线的选择。对象最好是体制内,女性教师市场上受欢迎度还比较高(有假期且待遇提高),若是知名企业有一定收入水平似乎也可。
五、户籍方面(不适合全国范围):
土著不是很欢迎外省人士,底线在省内市县且工作同城,父母一般来说希望老家同地(浙江方言好交流、也方便照顾小孩。进城务工者越来越多,上海、北京老人对全国各地进城务工人员都颇有意见,江苏整体不怎么排外,南京老人包容心比较高等等…)。
再次强调,以上条件不可能条条符合,笔者的用意并非打击一些同志们,纯粹是近年来遇到的很多朋友、同学、同事在个人感情问题上遇到种种情况的总结。人各有命,不是每个人生来就是官二代或者含着金汤匙的。某种程度上,感情也能战胜很多阻力,没有人可以预知未来是否幸福。当然也并不是说婚姻一定要看经济实力,最起码得把门当户对作为一个考量关系。
有感而发,对于各省市的婚姻前置条件大家有什么看法,欢迎网友们补充和友好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