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均衡实践之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篇

2022/10/13 来源:不详

湖北省均衡实践之县域经济强势崛起篇鄂西、鄂东基本实现均衡年10月8日,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在北京发布。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县域经济和中小城市、部分市辖区等范围。成果分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等十个类型,各类型全国百强名单现已公布,我省上榜县市(区)分别是:大冶、宜都、仙桃等地。接下来请看细分领域~(一)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省三市上榜第86名:大冶市第88名:宜都市第98名:仙桃市(二)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全省二区上榜第26名:武汉市洪山区第89名:襄阳市襄州区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和综合实力百强区总计五个,都反映出我省经济发展新面貌,展示出湖北县域经济与城市经济的活力、潜力、魅力。(三)投资潜力百强县市,全省六市上榜第16名:仙桃市第18名:汉川市第49名:大冶市第51名:宜都市第62名:枣阳市第89名:宜城市(四)投资潜力百强区,全省二区上榜第20名:武汉市洪山区第80名:襄阳市襄州区现实中,投资集聚能力往往可以反映出当地的潜力大不大。值得表扬的是仙桃、汉川两市跻身全国投资潜力20强。襄阳地区同时进榜三个即枣阳、宜城、襄州区,标志着鄂西北县域经济的强势崛起。(五)科技创新百强县,全省三市上榜第55名:大冶市第71名:宜都市第名:枣阳市(六)科技创新百强区,全省无一上榜(七)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全省六市上榜第66名:仙桃市第71名:大冶市第75名:宜都市第78名:枣阳市第85名:宜城市第名:汉川市(八)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区,全省二区上榜第27名:武汉市洪山区第83名:武汉市新洲区第99名:襄阳市襄州区(九)绿色发展百强县市,全省三市上榜第55名:宜都市第59名:仙桃市第80名:大冶市

(十)绿色发展百强区,全省三区上榜

第28名:武汉市洪山区

第74名:襄阳市樊城区

第77名:武汉市新洲区

经统计,各细分类型百强县市(区)上榜次数排名如下~⊙⊙!第一名(5次):大冶市、宜都市第二名(4次):仙桃市、洪山区第三名(3次):襄州区、枣阳市第四名(2次):汉川市、宜城市、新洲区第五名(1次):樊城区上榜各细分类型百强县(区)隶属地区统计排名如下~⊙⊙!第一名(4个):襄州区、枣阳市、宜城市、樊城区隶属于襄阳市。第二名(2个):洪山区、新洲区隶属于武汉市。第三名(1个):大冶市、宜都市、汉川市分别隶属于黄石市、宜昌市、孝感市,仙桃市为省直管市。

湖北省共有8个县市(区)登上“年中国各类型百强县市(区)细分排行榜”

按区域划分:鄂东、鄂西地区均为5个登上榜单,预示着湖北省基本实现县域均衡发展。

按地域划分:襄阳、武汉两市上榜县市区达到6个,东、西两翼区域龙头实力彰显。

按名次划分:黄石、宜昌地区获得成就最多,分别代表着鄂东、鄂西地区县域经济核心增长极高度集中。

按类型划分:刨除4个市辖区还有6个城市,鄂东、鄂西均沾。

按城市辐射力划分:入围各类型百强的4个市辖区中有2个属于中心城区,另外2个都是县域经济强势区。

湖北省格局图

按综合影响力划分:鄂东、鄂西区域皆有龙头带动效应,县域经济强势崛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yf/208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