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通讯献身路桥的大国工匠,湖北路桥

2023/6/16 来源:不详

北京好看扁平疣医院 http://m.39.net/pf/a_8744646.html

(编者按:读到这篇长篇通讯,我眼眶湿润了。这个由普通养路工人成长起来的“学富五车”的路桥专家,用一生的拼搏、智慧和创新,努力刷新着祖国公路桥梁建设的一个个新的篇章;平凡朴素的故事,如灵魂的手指,不断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动,让人敬重!编者)

要致富,先修路。公路、桥梁,是现代社会运行、经济发展的命脉。一条条公路,如一根根输送血液的大动脉,千回百转、纵横交错,镶嵌在祖国大地之上,为人们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快捷与便利;一座座桥梁,或飞架江河,或衔接东西,江海峡谷,从此闲庭信步,长江天堑,也成通途。

人们利用现代路桥的便利,走南闯北,游历九洲五湖四海,阅尽祖国大好河山。然而,饮水思源,我们对那些献身公路、桥梁的建设者、以及他们背后的动人故事,又知道多少呢?

今天,要向大家隆重介绍的,是一位为人低调却贡献卓越的路桥专家,一个献身于路途桥头的“大国工匠”。这个“大国工匠”,也是广大公路桥梁建设者的一个典型代表、路桥发展的时代缩影。

他,聪明好学,深耕苦读长达16年,由一个中学生,蜕变为一名“学富五车”的全能型技术专家;

他,是个工作狂,心无旁骛,记得住纷繁复杂的公路桥梁数据和工艺流程,却记不住女儿读几年级、何时过生日;

路桥专家周昌栋近照刘洪进摄

他,博采众长,技术精湛,曾率领技术团队,完成了祖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设的长江大桥;

他,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在晚年,谢绝了百万年薪的聘请,仍战斗在国家路桥建设的第一线;

他,思维超前,精于创新,主持研究完成了数十项科学技术攻关项目,取得了中国路桥发展史上多个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辉煌业绩......

他,就是中国共产党员、湖北省知名的路桥专家周昌栋。

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践诺,圆满了父母对他最深切的爱与期盼,这种期望潜藏在他的名字中:祖国昌盛,国之栋梁;这份爱的信仰,流淌在他的血液中,烙印在他的骨子里。

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入他的世界,聆听他的故事。

第一章:知青下乡结缘公路

知青下乡:步行三天冰雪路感受路途艰难

年4月15日中午,湖北省宜昌市学院街,一声啼哭,打破街头的宁静,周昌栋降生了。这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家庭,父亲周荣祯,是一家信托公司的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

姐弟4人,周昌栋排行老三。周昌栋的上面,是两个姐姐,因是儿子的缘故,自出生起父母对其格外疼爱。

周昌栋聪明好学,成绩优秀,然而,一场文革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周昌栋的命运轨迹:年,正当周昌栋刚刚读完初中,“5.16通知”下达,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爆发。

随后,学校停课,周昌栋被迫终止了学业。少不知事的周昌栋,凭着一腔热血,随着串连大军,来到了北京,在天安门,接受了毛主席的检阅。

年,毛主席又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号召,周昌栋热血奋涌,积极响应号召,报名去农村。

此时的周昌栋,已出脱成一个帅小伙。高高瘦瘦的个头,炯炯有神的目光,面容白晰,唇红齿白,行坐文文静静,说话和颜悦色,浑身上下,浸透着一股少年书生的稚嫩和儒雅之气。

年1月,戴着大红花的周昌栋,在众人的欢送下,与21名知青一起,离开宜昌城,一路唱着红歌,前往长阳县(现为土家族自治县)山区农村。

怎料,连日暴雪,大雪封山。运送知青的大货车,行驶到长阳县高家堰集镇,便为冰雪所阻,车辆无法继续前进。

白雪皑皑,寒风嗖嗖。周昌栋等人背着行李,踏着齐膝深的积雪,心里却是兴奋不已,大家叫唤着,玩笑着,高一步低一步,翻山越岭。饿了,就啃几口冰冷的馒头,渴了,便抓一把路边的雪喂到口中。

长江宜昌段刘洪进摄

渐渐地,歌声笑声停了,玩笑声也没了,只听见脚步踩在雪地上的沙沙声和他们的喘息声。

这一天,他们从海拔多米的高家堰集镇,翻过海拔多米的青岗坪,行走80多里,直到傍晚,他们才来到贺家坪招待所歇脚。

从小到大,都没有遇到这么大风雪,也没有走过这么远的冰雪山路,所有的知青都累瘫了。

第二天早上,他们打起背包又出发。一路上,没有一个人吱声,也没有一个人报怨,他们都暗下决心,一定要发扬红军长征爮雪山过草地的精神,再苦再累也要走到目的地。

当他们累得实在走不动时,榔坪公社(现为榔坪镇)派来的一群农民,接下了知青们的行李。知青们虽然空着手,跟着走,但仍然觉得步履艰难。寒风刺骨,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努力。

这一天,他们又翻越了更高的一座山峰——贺家坪镇的卢子坪,之后,踏着冰雪,沿龙潭沟一路直下,近晚,总算来到了榔坪公社。

第三天,知青们被分配到乡下不同的知青点。周昌栋等3人,被分配到榔坪公社三大队(现榔坪镇青岭头村)3小队。

三天的踏雪步行,让周昌栋深深感受到了交通不便的苦楚与艰难。

然而,到了青岭头大队3小队,周昌栋听到了更令他感怀的事实:青岭头大队3小队,是当年榔坪群众生活条件最好的地方,距榔坪公社集镇仅有5公里,但由于没有公路,这里的30户人家多口人,有一半人没有到过榔坪集镇,到过长阳县城的农民不到10人。就是买一斤盐、一壶煤油,也要花上半天时间。满山的核桃、板栗、梨子、柿子、木瓜,都烂在了地里,运不出山。

公路结缘:当修路民工,机会从这里开始

周昌栋他们的住房,是解放前一个地主家的砖瓦房屋,在青林头大队,算是最好的房子了。房子旁边,住着青林头大队一个副书记,负责教他们干农活。

周昌栋到了青林头大队,正值腊月。农家开始杀年猪,当年杀猪都是“购半留半”(即卖一半给国家),即使所剩的肉不多,但质朴的乡亲们,各家杀年猪,都要请周昌栋他们去吃年猪饭。

转眼半年过去了,榔坪公社兴修“榔八”(榔坪至八字岭)公路,周昌栋被派到工地,当了民工。

这是周昌栋第一次接触到修公路。他对修路有感情,没有公路,没有富途。由于周昌栋眼里有“活”,做事踏实,测量、放炮、搬运,只要是活儿,不管领导安排不安排,他都抢着去做,很受领导和群众喜欢。

一年之后,“榔八”公路通车了。不久,周昌栋又被派往长阳县城附近修“战备公路”——长阳县津洋口至鸭子口公社刘坪的公路。

在前往工地的途中,走到天柱山下的两河口,偶遇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段长(时任刘坪公路项目副指挥长)刘光华(老红军)。寒暄数语后,刘光华问:“修路苦不苦啊?”周昌栋说:“为了国家的安全,再苦再累也愿意!”

刘光华见周昌栋思想进步,又有文化,便将他抽调到民兵团(修路民工组织形式)从事宣传工作。时任民兵团长的秦文景(榔坪公社副书记,后任长阳公路段长),见周昌栋他勤劳朴实而聪明,说他是个好苗子,今后会很有前途。

是巧合?还是命运的刻意安排?年5月,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招工,民工团推荐了周昌栋,他被顺利录取,随后,他来到了宜昌地区公路总段,成为刘光华领导下的一名养路工。

当年6月,新到岗的90多名新职工,都集中到土门学习培训。培训采取半天学习,半天养路。因为有良好的第一印象,公路段领导安排周昌栋担任了培训班的司务长,负责生活物资采购和为新职工办理粮油关系;学员们到当阳农场参加劳动时,公路段领导便让他留守住房。

建设中的伍家岗长江大桥

在这个学习班上,周昌栋与同时下乡到长阳的一位女孩子不期而遇,女孩子叫周念宁,一个才华出众的大美女。两人后来结为夫妻,一生恩爱,当然这都是后话。

当年9月,为期3个月的学习培训结束,周昌栋被分配到工程连。当年,开汽车是最时尚的职业,分配到工程连,周昌栋并不是很满意,因为他想去的是汽车连。

学习班书记李明才发现周昌栋有心思,对周昌栋说:“工程连,是我们养路总段最重要的岗位,组织上看你为人稳重,做事勤快、细致、负责,才把你分配到工程连,这是单位信任你,是在培养你。”

周昌栋的心头顿时明亮了,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表现,为宜昌的公路桥梁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参加工作的第一件事,就是参加修建花艳渣油池,又脏又累。领头的,是宜昌地区公路总段的技术权威江清政,周昌栋跟着他学习勘查、测量,遇事抢着干,不怕苦不怕脏的精神深得江清政喜爱。渣油池测量、设计完成后,周昌栋又随江清政前往宜昌县(现夷陵区)、兴山县、秭归县进行路况调查。

年10月,湖北公路工程学校招生,单位推荐3个表现优秀的职工到武汉学习,周昌栋被选中。

第二章:学习深造华丽蜕变

读书立志:一定要当个有为的桥梁专家

湖北公路工程学校,是湖北省交通厅、公路局于年组建的学校(中专),旨在为全省培养公路交通建设方面的技术人才。

学校坐落在武昌石灰洞。学校的老师,都是从湖北省公路局抽调的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

学生编为甲、乙两班。乙班是山区县市区的学员。由于学习成绩优秀,周昌栋被推选为乙班的学习委员。

在学校,教导处主任、桥梁工程学教授吴树培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新中国桥梁建设的曲折经历:中国第一座长江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是由苏联专家主导修建的。为此,政府专门修了一个专家楼,供苏联专家居住,中国人不能进去。所有核心技术,包括一些建设要点,都不传授给中国人。

年建南京长江大桥,由于苏联专家带着图纸离开中国,让大桥建设一度瘫痪,直到年才完成建成。

长江大桥钢箱梁吊装刘洪进摄

吴树培老师说:“桥梁建设,如果没有自己的专家队伍,就会永远受制于人,中国桥梁建设的未来希望,就在你们这些人当中。”

老师的教导,让周昌栋热血沸腾,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他立志,一定要多学本领,做一个技术过硬的桥梁专家,把我国的桥梁建设技术,向前推进一步。

要想做一个桥梁专家,谈何容易啊!只有初中底子的周昌栋,深感要学的东西太多太多。唯有努力读书,才是理想的阶梯!

每门课,上课前,他都会提前预习;上课时,他认真听讲,做笔记;下课后,积极与同学们交流讨论。

从此,周昌栋开始玩命地读书,除学好学校指定教材外,他开始阅读有关公路桥梁方面的课外书籍。星期天,别人在逛街看电影,他却在逛书店、在读书、在做笔记;带薪学习和生活费省下来的钱,他都拿来买了书。

除了学习,心无旁骛。唯一能让周昌栋分心的,就是和他暗恋的女孩儿周念宁写信交流思想、探讨人生。

周昌栋凭着一股百折不挠的韧劲,深耕苦读,不断充实完善着自己,每次考试,他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有的老师甚至问他:“你是不是搞过工程?”

有的任课老师,家住在汉口,常常因长江大雾武汉长江大桥封闭,不能在星期一赶到学校上课。每遇这种情况,老师便请周昌栋帮助代课,每次代课,他都完成得很好。

转眼2年过去了,24岁的周昌栋,以优秀的成绩毕业。

两年的学习,他不仅以优秀成绩完成了学业,而且阅读了大量有关公路桥梁的课外书籍,这时的周昌栋,已成为一个集测量、设计、预算于一身的优秀技术人员。

是金子,就会闪光;是人才,就有人惦记。

这时,湖北公路工程学校,向周昌栋正式发出了邀请:要他留下来在学校当老师。

周昌栋说:“我是单位派我出来学习的,我的去留,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于是,学校派出副书记杨庆国专程来到宜昌,找宜昌地区公路总段协商调人。

总段领导商议后,决定不放人。书记严德胜说:“宜昌正缺少像周昌栋这样的青年俊才,宜昌的公路桥梁建设,更需要技术人才啊。”学校只好表示理解。

新婚燕尔:没有新郎的蜜月,贤内助理解工作狂

年7月,从湖北公路工程学校毕业的周昌栋,回到宜昌公路总段工程连。

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跟随公路总段老技术员李明才,前往秭归县,测量郭家坝观音阁到太坪的公路。

他们白天测量,中午在野外吃馒头干粮,晚上,就近挑一家农户,支起帆布行军床,夜宿农家。即使再苦再累,周昌栋也会在煤气灯下,整理白天测量的数据,进行内业(图文资料方案)设计。他工作起来,总是没日没夜。

2个月后,他又参加了一些桥梁涵洞设计,当年底,周昌栋在李明才、刘其军指导下,完成了秭归文化大桥和小河大桥的设计。

周昌栋把学校学得的知识,充分运用到两座大桥设计之中。设计文件出来后,几位老同志都竖起了大拇指,说:“这是我们工程连测量队成立以来,最规范的一套设计案本。”

随着一个又一个测量设计方案的出台,周昌栋成为宜昌公路总段青年人中出类拔萃的技术尖子。

年9月,周昌栋独立设计了当年宜昌地区最大的石拱桥:秭归水田坝乡跨径50米的变截面拱桥,这也是宜昌第一个变截面石拱桥。之后,又在建桥中受命担任了技术总负责,他每天吃住在工地,直到年9月大桥建成通车。

周昌栋在长江大桥施工工地

好事成双,就在秭归水田坝大桥建成的这一年,周昌栋与同在公路总段工作的才女周念宁,明确了恋爱关系。两人商定:年10月1日举行婚礼。

就在婚期逼近的时候,年8月,周昌栋接到指令,前往宜昌城东勘测、设计汉宜南线公路宜古段(宜昌至古老背),当年,从宜昌城区到猇亭古老背没有公路,需从宜昌县土门方向绕行。

这是一条拓展宜昌城市骨架的重要公路干线,要求高,任务紧。周昌栋接到任务,便出发了,直到9月30日,周昌栋还在工地测量,为此,周昌栋与周念宁的婚期被迫推迟到10月7日。

新婚第二天,湖北省交通厅领导要听取汉宜南线公路宜古段勘测设计情况汇报,周昌栋不得不告别新婚妻子,前往武汉参加会议。

周昌栋深感愧疚,倒是新娘子周念宁反过来劝说周昌栋:“工作是大事,两情相悦,又岂在朝朝暮暮?”

周昌栋出发后,新娘子周念宁独自一个人,将喜糖分送到亲友和单位的同事们手中。

新婚蜜月,周昌栋在家的时间不到5天。当妻子的知道周昌栋工作的特殊性,任何一次技术上的失误,都可能毁掉自已一生的清名。

最难能可贵的是,结婚后,周念宁与周昌栋相依为命,白头到老,一直都在默默无闻地全力支持着丈夫的工作。

自助天助:神秘“高人”指点,20天复习考上大学

武汉学成归来,工作业绩突出,在别人眼里,周昌栋已是公路建设队伍中的技术红人。

但周昌栋却总觉得,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日里或节假日,许多人或逛街、或旅游、或看电影、或聊天喝酒,而周昌栋没有这些爱好,一有时间,他就扎到了办公室里读书、写论文。他越是学习,越是深入到工作实践,他越是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不足,他只能刻苦读书,渴望着有更高层次的深造机会。

周昌栋的敬业和聪明好学,早被一个人默默看好。这个人就是他的岳父、妻子周念宁的父亲:周绍镛。

周绍镛,早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大学时专攻土木工程铁路桥梁专业,对桥梁建设很有研究。因历史原因,周绍镛没能从事桥梁建设专业,而是在宜昌市二中当了一名物理教师。

每次岳父周绍镛与女婿周昌栋在一起时,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周绍镛希望自己这辈子没有实现的筑路建桥梦想,能在周昌栋这一辈人手中得以实现。

周昌栋购买的路桥专业书刘洪进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转眼到了年,国家交通部计划培养一批公路桥梁建设的高级人才,集中送到重庆交通学院(后更名重庆交通大学)学习。

确定报考人员名单时,宜昌公路局总工程师范中允说:“这次一定要派一个有培养前途,又有把握考上的人,我建议让周昌栋去考。”在范中允的推荐下,周昌栋成为湖北省30名参加考试者之一(录取3人)。

此时,周昌栋正在宜昌汉宜南线公路指挥部,负责宜古公路建设的技术工作。接到考试通知,距考试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了。

为了不失去这个机会,周昌栋每天都只睡3-5个小时,岳父周绍镛更是精心指导,差不多每天都要来辅导周昌栋几小时。

经过20天填鸭式复习,周昌栋以湖北省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了重庆交通学院。

华丽蜕变:重庆深造苦读三年成功实现“学富五车”

考取重庆交通学院,周昌栋十分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一场更加强烈的学习冲剌,再次上演。

班上共38名学员,来自全国各地,大多数学员,都是已结婚成家的人。每到周末,不少同学要么往家里跑,要么去逛街,唯有周昌栋,不是扎在教室里读书,就是在书店里买书。

入校时,周昌栋学习成绩只是中等偏上,而半年之后,他的成绩便跃为前茅,并当选为班上的学习委员。

周昌栋收藏的路桥技术资料

每遇寒暑假,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开学时,他又是提前两天到校,为学员们服务。

在学校,周昌栋由预备党员转正。

在重庆学习的3年里,周昌栋不仅系统学习了《工程力学》、《高等数学》、《运筹学》、《图论》、《线性代数》、《桥梁工程》、《测量学》、《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等20多门必修课程,同时还自己阅读学习了大量涉及公路桥梁建设的课外图书和资料。

那时,周昌栋每月仅有70多元工资,这些钱,多数都用来买了书。武汉和重庆两次学习深造,周昌栋共购买或阅读了数千册图书资料,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使知识的积累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第三章:普溪河桥一战成名

宜昌东风渠,被誉为鄂西“红旗渠”,是当年宜昌地区最大的水利工程。而普溪河渡槽,则是东风渠最高的“空中水道”。

年8月1日,普溪河渡槽竣工,这个渡槽长.3米,高57米,分上下两层,上层输水,下层为5跨拱形公路桥。

然而,就在竣工典礼的当晚,即8月2日凌晨4时10分,渡槽和大桥轰然跨塌,巨大水流冲向下游,致使工地民工和纳凉群众4人重伤,42人当场死亡。

事发后,相关领导被追责,两名技术负责人员被判刑。

这次事故原因,主要是数据计算出现差错,加之为了赶工期,水泥凝固期未到,强度不够,在满负荷通水后,导致跨塌。

普溪河,是宜昌磷矿运输的必经之地,也是宜昌城区与外地联通的重要出口,普溪河渡槽桥梁的跨塌,成了很多人一生永远挥之不去的痛。

没有桥,会严重影响着当地经济运行和产业发展。

学成归来:建普溪河大桥,新方案引起争议

年9月,从重庆学成归来的周昌栋,任宜昌市公路总段设计室(现宜昌交通规划勘查设计研究院)主任,领导安排他负责设计普溪河大桥,之后,又令他担任大桥工程指挥长。

因前车之鉴,周昌栋在设计上,不得不格外小心。但职业修养又提示他,任何工程技术,既要结合实际,又要在技术上不断创新,还得考虑到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利用和工程费用的节约。

经过精密计算和思索,周昌栋推翻了原“重力式挡土墙”设计方案,提出了当时在国内最高的“双面直立式加筯土挡土墙方案”。这种方案的好处,不仅节省了大量耕地,在降低造价的同时还使景观更加美观。

他的这个新方案一提出,立即引起激烈争议。主管领导和一些技术权威,都为周昌栋捏了一把汗。

有人说:“还是采取重力挡土墙方案吧,原方案是获得省里批准的,如果用你说的新方案,出了问题怎么办?”

获奖证书刘洪进摄

周昌栋说:“按照原来方案,虽然没有任何风险,但造价高,占地多,工期长,采取加筋土新方案,投资少,工期短。新方案是建立在科学依据之上的,只要按科学方法行事,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周昌栋一个好朋友说:“领导叫你怎么搞,你就怎么搞,别弄些新花样出来,真出了问题,你这辈子就完了。普溪河大桥跨塌,主要领导追了责,技术人员也判了刑,你又何必逞强呢?”

周昌栋笑笑说:“你的好心我明白,但作为一个搞技术的,如果不敢突破原有的技术桎梏,如果永远墨守成规,我们的技术,又怎么能进步呢?何况,我提出的这个方案,是经过周密计算,有科学依据的。”

在新方案的评审会上,会场气氛格外严肃紧张。周昌栋不紧不慢,把这个方案的设计原理给与会专家仔细地解释了一遍:

直立式双面加筋土挡土墙,就是采用聚丙烯塑料带,将12公分厚的直立水泥预制薄壁(板)拉住,水泥板薄壁上,预留有钢筋环,环上用聚丙烯塑料带系牢,再用河中沙石料填仓压实,拉一层塑料带,填一层砂卵石,每填30公分,再拉一道聚丙烯塑料带。

带子与沙卵石料之间的摩阻力,只要大于路基填土推力,就能保证稳定;再者,按照高度,分成两级施工,在分级处,再加30公分的水泥稳定砂土(6%的水泥配比),可以起到承上启下分配应力的作用。

周昌栋进一步解说:“这种新方法,是受重庆房屋建设的启发,重庆建房,因地理狭窄,采用这种方法,既可节省土地,又不影响正常通行。用这种方法做挡土墙,在公路建设史上虽然还是第一次,但原理是一样的。为此,我们还进行了蠕变试验(伸长率)和抗老化试验,试验结果证明,这种方法是安全的。”

不善言谈的周昌栋,用事实和科学原理,说服了在场所有人。但是,这一方案是不是真的能经得起考验,大家都在拭目以待。

迎难而上:带着铺盖到工地,两年瘦了10公斤

年10月,普溪河大桥正式开工。这天,周昌栋带着铺盖卷儿,住进了工地工棚。

周昌栋与人交往,说话轻言细语,温文尔雅。但只要一到工地施工现场,他的脾气就渐长,他对施工的管理要求非常严苛,都说他不近人情。

在三峡地区,民间习俗认为:人到三十六,是人生灾难之年,也叫过坎儿。意思是,36岁左右,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磕磕绊绊的事。

周昌栋这年进36岁,亲人为他操心,领导为他担心。当地的老百姓,见来了一个年轻人负责建大桥,都直摇头。有个大爷说:“大工程师来建桥,都把桥搞跨哒,来这个毛头小伙子,不是个吃菜的虫哟!”

一个来自湖北省政府的副厅长,在工地见了周昌栋,对陪同的领导说:“派这一个年轻人来建大桥,这里可是死过很多人的,你们就不怕再出事啊?”

然而,艺高人胆大。周昌栋没有为这些质疑而生气,他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

就在直立墙板竖起来不久,人们所担心的一场大洪水,不期而至。

大学指导教师聘书刘洪进摄

那一夜,电闪雷鸣,大雨如注。站在直立板挡土墙上,只觉得地动山摇。

在洪水来临之前,周昌栋组织人力,将所有设备和水泥抢到了高处;在大雨降临、洪水上涨时,周昌栋却站到了挡土墙上,静观洪水对挡土墙的冲击和可能发生的变数。

一夜暴风雨过,洪水渐渐消退,然而,直立挡土墙却安然无恙。周昌栋这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和浑身泥水返回工棚。

但这场洪水之后,却在大桥桥墩基坑处,出现了一个60公分宽、4米多长的管涌大裂缝,河水不断从裂缝中涌出,久而久之,势必影响大桥的安全。如果通过开挖清除,则需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投入大量的费用。

为堵住这个裂缝,周昌栋灵机一动,他派人买来了几十床新棉被,拿到老百姓家,换旧棉被,当地老百姓非常高兴。

周昌栋用换来的旧棉被当裂缝的填充物,将涌水裂缝口封住,之后再用粗钢筋搭桥,用混凝土浇筑。整个施工,只用了一天时间,就消除了管涌裂缝,保证了大桥的安全。

2年之后,普溪河大桥通过了高荷载试验,大桥稳如泰山,周昌栋脸上,终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然而,此时的周昌栋,体重已比两年前来工地时,瘦了整整10公斤。

带着成功的喜悦,周昌栋带着被卷回到家里,妻子周念宁走上前给了他一个热情的拥抱,夫妻俩相视无语,都流下了欣慰的泪水。

普溪河大桥新方案实施,共节省耕地25亩,节省资金70余万元(整座桥建设仅花费资金多万元),缩短工期6个月。

“高路堤双面直立式加筋土挡土墙”的成功,引起业内轰动,其科研成果,引起国内专家的重视。年,这座以砂砾石为填充的全国最高加筋土挡土墙工程,获得了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发表在交通行业最具权威的《公路》杂志上。

第四章:临危受命开启先河

临危受命:出任总工程师,在古代征战地建长江大桥

宜昌,古称夷陵,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在宜昌发生的影响中国朝代历史进程的大战,就有8次。

其中,汉光武帝刘秀与公孙述的火攻虎牙浮桥之战,就发生在三国猇亭之战的荆门山虎牙一带。

据汉书载:东汉建安9年(公元33年),在益州称帝的公孙述,遣其将任满、田戎......拔夷道、夷陵,据荆门、虎牙,横江水起浮桥,斗楼,结营山上,以拒汉兵。”

公元35年,汉光武帝刘秀,派征南大将军岺彭征伐公孙述,以火攻烧毁虎牙浮桥,击溃公孙述。“西塞浮桥断,公孙霸业沉”。这是古代文献记载的有关长江第一座浮桥故事。

不知是历史的刻意安排,还是古人与今人的心灵感应。时间跨越多年之后的年,就在公孙述建长江第一座浮桥的地方,一座新的长江公路大桥,纳入了国家规划,这就是宜昌长江公路大桥。交通部随即委托了6家单位,协助宜昌编制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年11月,国家交通部正式批复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为加强对项目的领导,宜昌市政府成立了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筹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开发公司为业主单位。

交通部发布的质量标准刘洪进摄

建设跨越长江的特大桥,技术管理是核心。因为,在此之前,中国人还没有完全独立在长江上建设大跨径悬索桥的经历,必须选一个技术和思想过硬的人,来为整个大桥建设过程进行技术总把关。

为此,领导们相中了周昌栋。

组织上找周昌栋谈话,希望让他参加修建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并决定让他担任大桥建设总工程师主持大桥技术工作。

听到消息,周昌栋吃了一惊,他心想,已建的长江大桥,都是在外国人的帮助下建成的,现在叫我去负责新建长江大桥的技术管理工作,怕承担不起这个责任。

周昌栋说:“能参加修建长江大桥,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要我任总工程师,这个责任太大了。我自认经验不足,希望组织上考虑其他同志。”

没隔几天,时任宜昌市交通委员会主任的黄传林,又找到周昌栋谈话,说:“宜昌自己修长江大桥,成立指挥部,听说你还不愿去啊?”

周昌栋马上解释说:“不是我不愿去,我是怕搞不好,对宜昌不好,对自己也不好。”

黄传林说:“你不去谁去?在宜昌,还有谁在建桥技术上,有你这么出类拔萃?如果宜昌早一点有了长江大桥,古老背渡口的悲剧还会发生吗?”

黄传林的一席话,让周昌栋陷入了沉思,特别是话中提到的古老背渡口事件,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

当年,宜昌车辆过长江,全靠古老背汽渡。江雾大不能渡,涨洪水不能渡,夜间不能渡,每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可以渡运,有时等待渡船的时间,都够汽车往返一趟武汉了。

而这个渡口,就在待建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附近。年7月9日,五峰县客运公司一辆客车,载着60多名乘客,在古老背渡船上坠入长江,导致49丧生,死者大多数是放假的学生,这一事故,不仅给数十个家庭带来无尽的伤痛,也震动了全世界,就连美国之音也报道了这次事件。

心地善良的周昌栋,经再三思虑后不再推辞,勇敢地承接了组织的任命,决心用毕生智慧,倾尽全力去完成这个神圣而艰巨的建桥任务。

献策献智:数十项优化设计建议节省资金万元

年初,时任宜昌市公路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的周昌栋,正式出任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副指挥长兼总工程师,时年47岁。

任长江大桥建设总工程师,在很多人看来,是一种荣耀和光环,但在周昌栋看来,这并不是光环,而是一种如泰山般沉重的责任。

作为一个跨江大桥的总工程师,其任务有多繁重,我们先来科普一下:他主要负责大桥设计、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工程质量、环保生态等技术工作,还是整个大桥建设的技术总策划、总把关和总负责人。

需要审阅的前期论证资料包括:工程可行性研究、方案比选(桥型、桥位、规模)、效益分析;相关要件有:生态环保及社会稳定影响评价、文物及地质灾害评价分析、国民经济分析、通航论证以及土地占用方案等二十多项。

要审阅的施工相关文件有: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技术设计、科研项目拟定和施工技术方案、风洞试验、地震影响模拟分析计算、荷载试验,竣工验收相关资料等。

如此海量的图文资料,在办公室堆积如山,而总工程师必须仔细研读审阅每一份文件并作出批示,因为工程建设的所有技术环节,出现任何一个漏洞和问题,如果追责,总工程师都是第一责任人。其工作量之繁冗、责任之重大,可想而知。

伍家岗长江大桥第一片钢箱梁吊装

周昌栋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编制《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监理大纲》,制定了《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为大桥建设技术管理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流程和标准。

之后,他组织协调联络交通部委托的6家设计单位,完成了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文件的审验工作。

在大桥开工前的半年时间里,周昌栋马不停蹄,夜以继日,每天都只能睡五六个小时,他先后8次到北京,从立项到设计,从招标到办理施工许可,都事无巨细亲力亲为。

在审核技术文件中,周昌栋先后提出了30多项优化设计方案。

在大桥开工前夕,周昌栋对钢箱梁设计图纸产生了质疑,考虑到两边人行道承重,并不需要当汽车行驶一样对待,于是,提出了将常规扁平钢箱梁,改为鱼鳍式断面,即改变钢箱梁断面型式,收缩人行道两侧钢箱梁厚度。

然而,原有的设计是已经通过了审批的,要修改方案,程序比较复杂。但是,为了让设计更科学、更节省,周昌栋不怕麻烦,他和同事们绘制好新的钢箱梁设计方案图纸,主动上门找专家组审核新方案,终于得到认可。

这一修改,不仅改善了钢箱梁动静受力性能和气动性能,减轻了大桥桥面重量,同时,一次性节省钢材吨,节省工程建设投资余万元。

周昌栋提出的30多项优化建议,被设计单位采纳后,共为工程节省建设资金多万元,也帮助设计单位提升了跨江大桥设计水平。

大国争先:特大桥关键技术课题,纳入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周昌栋担任大桥建设总工程师后,为自己设定了一个目标:攻克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难题,推进和提升我国桥梁建设技术水平。

他经过四种基本桥型的比选,考虑到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水运通航,最终选择了一跨过江的悬索桥。

为建设好这座跨长江公路大桥,突破技术难关,周昌栋起草了《特大跨径悬索桥关键技术研究》科研课题报告,这个课题,很快被交通部纳入“九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

索塔,是悬索桥的“顶梁柱”,蜂窝麻面、轴线偏位,是索塔建设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在米的高塔建设中,为了防止塔体变形,满足精度要求,保证外观质量、防止裂缝,周昌栋与技术团队一起,研究制定新方法:即使用国内少有的2.25×9米的大块高强高精度整体钢模板,精选脱膜剂,采用放慢浇筑速度,合理分层捣固等施工办法,保证了塔线顺直,接缝平整,表面光滑,曲线优美的要求,施工质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锚碇,就是固定悬索的柱,是悬索桥的根基。施工时,若温控不到位,就会出现因温度收缩膨胀而出现开裂。因此,在锚碇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想要做到混凝土一点也不开裂,几乎不可能实现。

周昌栋在施工现场指挥刘洪进摄

周昌栋带领团队,通过采取使用低水化热微膨胀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加入粉煤灰等综合措施,降低了混凝土的水化热。同时,通过合理分层、埋设金属扩张网、安装散热水管、严控混凝土入仓温度等措施,使锚碇近10万立方米的混凝土浇筑施工无一裂缝,创下了施工奇迹。

悬索桥的悬索,称为主缆。分为上下游两根,跨中的位置的高差,是衡量是否合格达标的一个重要指标,如果高差大于10公分,就会对今后大桥受力产生很大影响,关系到大桥的安全。

两股主缆,每股主缆由根直径5毫米的高强钢丝组成,重达多吨,如何将主缆跨越长江,如何保证两个主缆高差精度,都是施工过程中会遇到的难题。

周昌栋提出建议:将重达近多吨的线缆,分成束,即每束根钢丝,由工厂预制成型后在现场分束过江,将每次过江的重量减到30多吨。这一分身术的实施,解决了线缆过重难以过江的施工技术难关。

同时,采用世界先进的自动寻标仪器进行监控,从而使大桥两个主缆的高差控制达到了4毫米以内。上下游主缆高差,比一粒绿豆还小,其高差控制精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在周昌栋的率领下,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共诞生了20多项特大型悬索桥关键技术成果,周昌栋主持编制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工程专项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由人民交通出版社出版向全国发行,为国家制定特大跨度悬索桥质量检评标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他提出的悬索桥主要金属构件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如全焊接钢箱梁、主索鞍、锚碇预应力锚固系统等,内容科学、详尽、切合实际,填补了部颁标准悬索桥主要金属构件检验评定空白,推动了我国特大型悬索桥设计、施工质量检验等技术进步。

实至名归: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获得鲁班奖、詹天佑奖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受到了国家领导人、交通部、湖北省委、省政府等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李鹏委员长、朱镕基总理、吴邦国副总理等领导同志都亲临现场视察,邹家华副总理为大桥题写桥名。

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完全由中国人自己独立建造的第一座长江大桥,凝聚了全国人民的高度智慧。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交通部上海船舶研究所环境评价部、长江航道科研所、湖北省水利科研所、中南地质大队等6家单位,协助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指挥部,编制了万字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四川公路桥梁建设集团、湖南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中标成为施工单位。

周昌栋说:“长江上的桥,再小的事,也是大事。施工建设,技术上一点失误都出不得。”

在大桥建设技术管理中,他们创造性尝试“设计监理”制。委托交通部第二勘设计院、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等单位,对各种设计方案,进行反复验算,确保各控制点的精度;他们聘请全国知名桥梁专家,组成技术审查组,对设计的每一张图纸中的几何尺寸、工艺要求、技术参数等,逐一进行审查;严格实施监理“旁站巡视”,小题大作抓质量。

大桥建设者都非常辛苦,上到指挥长王敬平,下到普通技术员及施工队,全部住在猇亭船厂附近的村委会楼房里,大家吃住在一起。

长江边的猇亭古战场刘洪进摄

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建设的整整4年里,周昌栋几乎就是住在工地,日夜忙碌,不知疲惫。

大桥钢箱梁的吊装,对拼装精度要求非常高,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跨径达米,共需吊装80个箱梁,每片箱梁宽34米,长12米,每个焊接缝的宽度,要求严格控制在5至6毫米之内,如果1个接缝和设计相差1毫米,累计起来,就会形成一个8公分宽的大缺口。

钢结构有热胀冷缩的特性,因此钢箱梁的尺寸受温度影响并非一成不变的。而且在钢箱梁拼装过程中,主桥、索塔和主缆都会因大小不一的江风而产生细微运动,在动态中把控大桥各部位的安装精度,其难度可想而知。

为使安装更加精准,周昌栋与同事们只能利用最先进的红外测量仪器,在温度最为稳定的夜晚进行测量,每天深夜12点至凌晨5点,是他们最忙的时间,他们整整挑灯夜战2个月,才将钢箱梁安装完毕。由于严格把关,在最后大桥钢箱梁合龙时,两个钢箱梁接口,刚好是一个焊接缝的宽度。

看到这个结果,周昌栋异常高兴,平时很少开玩笑的他,风趣地说:“分毫不差的这个结果,让我太满意了,太值得我们中国人骄傲了!”

钢箱梁上沥青桥面的铺装又是一道世界难题。沥青路面和钢板的连接受温度变化的影响,高温时沥青路面易产生推移变形,低温时易形成脆裂破坏,这对桥梁的安全及寿命都有极大影响。为杜绝此类结构通病,提高沥青面层与钢板之间的粘结力,周昌栋与同事用放大镜逐个检查钢板上的锈点,即使比米粒还小的锈点,他们都要细心将其打磨干净。就是靠着这份追求完美的工匠精神,宜昌长江大桥的沥青路面铺装的质量才得到了保障。在竣工验收时,宜昌长江公路大桥被评审专家给出了96.46分的高分。

国家交通部专家委员会主任、原交通部总工程师杨盛福说:“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完全由中国人自己设计、自己施工、自己监理、自己监控、自己管理的特大跨径悬索桥,也是长江上质量最好的一座桥,它的成功建成和多项研究成果的发布,一举缩短了我国大跨度悬索桥与世界水平的差距。”

年,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周昌栋代表宜昌长江公路大桥指挥部,接受了国家颁发的鲁班奖,之后,大桥又获得了全国土木工程技术创新大奖——詹天佑土木工程奖。

举起奖杯,周昌栋笑了,周昌栋哭了!

第五章:多项创新全国推广

周昌栋在业内,以技术创新名扬远近。宜昌长江公路大桥的成功,更让这个为人低调办事沉稳的专家,不显而彰。

凡有公路桥梁上的疑难之事,少不得要让周昌栋出马,使周昌栋的工作一刻也停不下来。

创新科技:一项沥青路施工革新让施工进度提升4倍

沥青路铺筑,是公路建设常见的施工。

按照有关施工规范,这种路面基层的铺筑,要经过多次洒水养生,每次养生的时间为7天。一段沥青路面基层铺设完成,至少要50天左右,且人工洒水,抛洒不太均匀,如果附近没水源,还得动用机动车辆从远处运水,施工质量得不到控制。同时,沥青路面基层养生期内,还会导致交通封堵,影响人们正常通行。

周昌栋想,能不能创新施工,改变常用的多段养生法,实行连续施工呢?

经过深入科学研究,周昌栋于年提出了“覆盖封闲养生办法”。这个施工办法,就是取消原有的沥青路养生期模式,采用多层基层和沥青路面连续施工的方法,即在第一层碾压之后,接着进行第二层次施工,从而使第一层被封闭在底下,如此类推,使基面层施工一气呵成。

一跨过江的宜昌长江公路大桥刘洪进摄

为检验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周昌栋组织技术团队,在当阳市“荷当路”、“汉宜路”铺设了30公里的试验路面。

实践证明,这种快速施工法不需要封路阻车,不仅施工进度比过去提高了4倍,且路面质量稳定性完好,裂隙明显减少,路面强度提高,每公里节省施工费用1.4万元。

周昌栋将这一科研成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全国交通行业最具权威的《中国公路学报》上,来自全国的20多个专家鉴定后认为:项目属全国首创,居全国领先水平。

这项技术,仅在湖北省内推广,每年就可节省施工费用万元以上。

亮剑清江:公路大桥“转体”合龙,解决水库大桥施工难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有一条通往清江隔河岩库区的公路,在天柱山脚下鸭子口乡黄陵洞阻断,需要修一座跨湖大桥。否则,会直接影响几个库区乡镇老百姓的出行和当地经济发展。

然而,在相关部门对大桥进行前期筹备工作时发现,由于清江库区已经蓄水,超深水河谷为建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技术难题。为解决这个难题,他们请来周昌栋出谋划策。

周昌栋现场察看了黄陵洞两岸的情况,马上提出了“两岸预制成拱,转体合龙”的建桥方法。

这座桥,全长.2米,主拱米,载重等级为汽车—20;挂车—(吨)。这一方案,在国内同类桥型比较,其跨度全国第一,转体重量也是国内第一。

周昌栋提出的这一方案,并未得到省主管部门的批准,认为这种方法,在湖北省还没有先例,从而,建议通过缆索吊装建桥。

周昌栋在办公室整理资料刘洪进摄

周昌栋则认为,建转体合龙桥,虽然有一定的技术难度,但可以节省资金,减少建桥工期,还可以让拱式桥梁与湖光山色融为一体,把桥变成一道风景,美化环境。

在周昌栋的坚持下,方案最终得以实施。

黄陵洞大桥,年11月8日开工后,周昌栋指导施工,精确计算拱圈比例、转体方式、牵拉部位、风动和气温影响等。

转体合龙桥的最大难题,是要将重达0多吨的半拱圈转身至江心,拱圈转动时的稳定性,是这种桥型能否成功的关键。

在周昌栋精心指导下,年1月6日,黄陵洞大桥顺利合龙,一举攻克了高山峡谷深水建桥的难题,为湖北建桥工艺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宜材宜取:一块石头的建议让铺路每吨碎石成本降低大半

年4月,周昌栋正在规划宜都至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的一级公路。

一天,宜昌市各部门和市领导现场查看该路线布设情况,一位主要领导询问周昌栋:“为什么我们宜昌修建高等级的沥青路面,都要到南京去购买石子呢?”

周昌栋说:“铺设高等级公路,对石头的硬度要求高,南京的玄武岩,正好满足施工需要。宜昌的几座长江大桥,所铺的路面,都是用的南京这种石头。”

还没等领导回问,周昌栋接着又说:“这种类似的石头,宜昌也应该有,如果能列个科研项目,做一次普查,找到了类似玄武岩的石头,不仅能为宜昌节省大量运费,还可以为宜昌的老百姓增添一些财富。”

周昌栋算了一笔账:从南京购买玄武岩石,当时需要每吨元(现元/吨),运到宜昌,综合成本比米还贵。随着城市发展的需要及公路等级的提升,宜昌对这种石头的需要量会非常大。”

市政府主要领导听了,点点头,当时并没有表态。

伍家岗长江大桥远景刘洪进摄

但仅隔了三天,市长办公会便批给了周昌栋15万科研经费,对宜昌类似南京玄武岩的石头进行普查。

周昌栋利用这些科研经费,商请勘探专业团队,在宜昌各地进行岩石普查,终于在夷陵区雾渡河、兴山县高岚、秭归县两河口、五峰湾潭等地发现了类似玄武岩的石头——灰绿岩和闪长岩。

宜昌本地的灰绿岩、闪长岩发现后,以每吨50元(现为元左右)的价格,源源不断的运往宜昌各地用于高等级路面铺装,不仅为公路桥梁工程建设节省了大量运费和材料费,还为宜昌当地百姓增添了新的财源。

百姓为大:做每项设计,都要把方便群众生活放在第一位

周昌栋认为,修路架桥,目的是为了方便群众,所以,每个项目的设计,首先要考虑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便利。

作为一个筑路架桥的工程师,不仅要考虑生态环境保护、施工费用节省、路桥景观漂亮等这些大的民生和民利,还要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522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