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难忘内江70年从卫生站到三甲医院

2023/2/11 来源:不详

讲述人

丁燕,女,医院原内分泌科主任,四川省政协原常委,内江市第二、三届政协副主席。自年毕业分配到医院工作起,从医五十五年,医院一次又一次的辉煌变迁。

背景

年,内江公路卫生站创建,经历多次更名,于年正式定名为医院(以下简称:一院)。80年来,一院逐渐发展扩大,从最初的公路卫生站发展为城市医疗中心。年7月,一院新区破土动工,年5月2日,一院住院部迁至新区并投入运行。

01

医疗技术突飞猛进

年,我从四川医学院(现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毕业后,医院(医院)内三(内热、急救)科。我在学校成绩优异,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对医院的工作充满了期待,但也担忧匮乏的医疗条件能否提升我的实际操作经验。于是,我买了许多内儿科的专业书籍,利用工作间隙学习提升。

▲上世纪50医院全貌鸟瞰图

上世纪60年代初,正值自然灾害时期,每天都有许多贫血性心脏病、破风病、白喉病人来就诊。那段时间,我整天忙着接诊,周末也没得休息,学习时间挤得更紧了。

年,医院建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关系,对医院持续派出“教学辅导组”,医院全面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由此,一院的技术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跨越。

就在那一年,一院有了第一台心电图机,当时没有医生会看心电图报告,医院邀请重庆医科大教授来院教学,我就利用上课的机会,向老师学习心电图知识。每次上课,我都会提前到教室,坐在前排位置,认真做好笔记,积极回答问题,结业考试考了满分。

看我学得好,当时的一院党委书记赵义书就让我做心电图诊断工作,出心电图报告。

▲上世纪70医院院区内主干道

从年到年,一院陆续完成了门诊、住院病房的扩建工作,病床数扩展到张。

年,我获得了进修机会。在大学老师的建议下,我将进修方向定为内分泌专业。一年后,我学成归来,在一院开设了内分泌科门诊,这也医院第一个内分泌科门诊。

随着就诊的病人慢慢增多,我的坐诊时间从半天变成了全天。上世纪80年代,医院提出开设内分泌专科,并由我牵头组建内分泌专家团队。

为了让科室更好地发展,我不时向我的大学老师询问专业和管理上的知识,同时通过多种渠道不断努力学习、提升,科室运转很快步入正轨。我也利用外出开会、交流学习的机会,引进了对痛风、特殊肥胖等疾病的治疗技术,为内江和邻近的自贡、宜宾、资阳等地患者带来了希望。

02

医院

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暖神州大地,一院也迎来了学科发展的春天。

在党的政策及相关部门指引下,一院积极探索尝试“经济管理”与“奖金奖励制度”,认真执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和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启动了专业技术职称改革工作、将中层干部任命制改为聘任制的人事制度改革、以加强劳动纪律和医德医风为重点的整顿活动……与时俱进的思想和大刀阔斧的改革,一时间引发了全省各市、地、医院来我院参观学习的热潮。一院的发展,也由此迈上了新的台阶。

▲上世纪80医院鸟瞰图

在管理、技术、硬件和服务水平不断提升的基础上,一院全面开启“医院”创建工作。年5月,一院顺利通过国家“医院”评审,成为了全国医院。

年,一院成功医院;年,成功医院;年,成功创建全国医院……一院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上世纪90年代在病房工作的丁燕

年,我退休了。不过退休当天,就被一院返聘回来继续从事临床及教学工作。那一年,我69岁。

03

一院扩建搬迁

交通拥堵、路况复杂、停车困难、医疗用房紧张、床位紧张……随着城市的发展,身处“闹市包围圈”的一院显得越来越拥挤,急需扩大规模,改善群众就医环境。

近年来,内江遵循“健康中国”发展战略,落实《“健康内江”规划纲要》,加快“健康内江”建设。作为内江首家医院,医院(新区)的建设和搬迁入驻,成为加快“健康内江”建设的关键一步。

▲医院大门

年7月,一院新区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年5月,一期住院楼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封顶;年5月2日,一院住院部迁至新区。

▲年5月投入使用的新区一期工程

尽管从年开始,医院的聘用,正式退了休,但我依然时刻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5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