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守护大武汉之根首任盘龙城考古工作

2022/6/16 来源:不详

历史上,有一群人,毕生只做好一件事,而闪光人生。陈贤一先生,一位从泰国归来的华侨,新中国培养出来的考古学家,踏上盘龙城这块土地,便结下了不解之缘,把毕生献给盘龙城考古发掘事业,成为享有第一手资料的盘龙城研究专家。

(一)初出茅庐的拓荒者

年夏,盘龙城发现青铜器,黄陂县文化部门迅速上报省文化厅,省博物馆即派高仲达先生前往现场调查。他带回来一件出土的青铜斝及一些陶片,省博考古队员对此产生极大兴趣,时任省博研究室主任的张云鹏先生更是兴致勃勃(註)。

(盘龙城一号、二号宫殿基址保护现场)

盘龙城出土青铜器引起省博物馆领导的高度重视,即派张云鹏先生带领郭德维、陈贤一两位刚毕业分配到省博的大学生,打起背包,风风火火踏上了盘龙城考古征途。几经辗转,渡过府河,一行三人来到了盘龙城的楼子湾岗地。当时岗地上有一条农民新开的沟渠,两边沟壁暴露出大片黑灰土、木炭屑。主持考古发掘的张云鹏先生决定在此发掘。

(李家嘴出土文物)

考古队员要留下开展考古工作,得到公社大队的大力支持。当时农村正在搞小四清,省地县干部下农村蹲点,都要与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因此,大队干部也安排考古队住在杨家湾生产队的杨长林队长家中。杨队长家有4个小孩,加上考古队4人(另有1名县文化馆人员),吃饭时一桌满满10人,伙食全靠杨队长的妻子张罗。杨队长一家把考古队员当贵宾,虽然自家不富裕,但仍满腔热情接待。在寄居杨队长家的日子里,考古队员深切感受到农民质朴的高贵品格。

在考古发掘期间,正值盛夏三伏天,气温常在40°左右,但考古队员强烈的事业心和揭开盘龙城神秘面纱的急迫心情,使他们忘记了炎热与疲劳。在紧张的一个多月中,他们开2米×4米的探沟5条,共发掘墓葬5座,建筑遗迹1处,灰坑1个,出土青铜器、玉器、陶器、石器等几十件。资料整理后,张云鹏先生推断,墓葬的形制及葬俗与中原商墓基本相同,随葬青铜器斝、爵、觚配以鼎,正是商墓随葬器物的基本组合,所出青铜器与郑州、辉县商墓青铜器特征几乎如出一辙。尖锥长足陶鬲是早商期的文化特征,张云鹏先生由此断定盘龙城楼子湾是一处商代遗址,商代先民已到达长江之滨。楼子湾考古发掘取得的丰硕成果,证明了商文化不到长江之说不可信,商代历史版图需要重新改写。在张云鹏先生授意下,郭德维、陈贤一不顾火热酷暑的三伏天,夜晚点起煤油灯,撰写楼子湾考古发掘简讯《盘龙城遗址和墓葬》在《考古》杂志上发表,《武汉晚报》也作了报导,从而引起了史学界、考古界的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by/6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