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诗光耀城乡来自中国诗歌之城宜昌的
2023/4/3 来源:不详北京看痤疮好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zjft/210630/9125685.html
在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上,文艺工作者表演诗朗诵。
秭归县一名小学生在屈原祠前吟唱屈原作品《橘颂》。
满眼绿色满城诗,浓浓诗香溢诗城。金秋时节,踏着第五届中国诗歌节举办的节拍,走进屈原故里湖北省宜昌市,从乡村到都市,从校园到社区,峡江两岸吟诵经典诗歌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诗光穿越千年,映耀出一幅幅诗意生活的城乡画卷。
同吟宜昌诗歌情,共书诗城发展梦。“中国诗歌之城”宜昌,正向世界展示着诗中游、诗中乐、诗中行的魅力与精彩。
1.诗乡山水诗中游——
“一卷离骚惊万代,千秋汨水照流年”
“烟雨中,红尘邀约,来到你的水乡,你的河……”中秋节前夕,站在屈原祠前,台湾著名女诗人古月满眼热泪吟诵着自己的诗作《水乡》。
古月说,她的父亲是湖北随县(今随州)人,尽管此前多次回到内地,但她还从未踏上荆楚大地。“我的心情太激动了!终于看到美丽的三峡!”古月的眼神里,饱含着对母亲和故乡的思念,对祖国大陆的乡愁。
9月28日,秋日里的秭归乐平里一片丰收的金黄。屈原庙大厅里座无虚席,人声鼎沸,一年一次的三闾骚坛诗社中秋诗会在屈原像前举行……
“水色山光爽清悠,骚坛嘉会月明秋。楚辞雅典千古韵,骚风旷野百花洲。奋笔谱写强国梦,泛墨畅抒盛世讴。无穷春色诗中画,别有风光雅而幽。”秭归县屈原镇乐平里农民谭国洪吟唱的一首《中秋诗会》格律诗,代表了50多位草根诗人的心情。
61岁的谭国洪是三闾骚坛诗社常务理事。他告诉记者,发轫于明末清初的骚坛诗社,是地地道道的泥腿子诗社,数百年来,诗社都要举行端午、中秋诗会,“我们传承的是屈原伟大诗魂。”
“一卷离骚惊万代,千秋汨水照流年”。自屈原之后,宜昌成为历代文人墨客的“朝圣之地”,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苏轼、王安石、陆游、文天祥等名家写下了多首吟诵三峡、宜昌、屈原的华美篇章。
21世纪以来,众多著名的中国诗人如余光中、郑愁予、流沙河、舒婷、王家新等,纷纷驻足宜昌,致敬屈原,致敬诗歌,为千年诗城带来鲜活的诗意和灵感。
在当代,宜昌本土作家更是不甘落后,涌现出了工人诗人黄升孝、农民诗人习久兰等一批在国内文坛产生重大影响的诗人。在现有的多名宜昌市级作协会员中,创作或发表过诗歌的会员就有多位。他们用作品为宜昌留下了一批宝贵的精神财富,成为诗人屈原最忠实的传承者。
正如来宜昌观光的内蒙古昭君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李世馨所感叹的:三峡堪称诗峡,宜昌不愧诗城,来这里旅游,诗歌的文化底蕴、诗歌的高雅品位,留给你的是山水之城宜昌不一样的气质。
2.诗意生活诗中乐——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月圆中秋,家国情怀。行走在宜昌的大街小巷,歌咏活动此起彼伏,让你与诗歌不期而遇。
民俗专家、湖北省民协副主席王作栋告诉记者,中秋节是宜昌百姓亲人团聚,吃月饼、尝瓜果,围坐赏月、饮酒叙旧的好时光。而宜昌的文人雅士也会邀约到一起,拜月、观月、吟月,赋诗对联,一展抱负情怀,留下辞章墨宝。还有土家山寨的女儿会——男女青年自由结交,对歌言情,约定终身……
民俗是民族的文化根脉,织就了宜昌人追求诗意生活的精神世界。
“郎在台上领奖状,妹在台下搓巴掌,心想鼓掌怕人笑,双手蒙住红脸膛,指头缝里细望郎。”当年在长阳土家山寨一所小学站讲台的民办教师温新阶,以这首内容情真意纯、叙事栩栩如生的五句子歌,在中国文坛崭露头角。
诗歌的力量,让人享受着诗意般的生活。一路走来,温新阶的诗歌、散文、小说创作成果丰硕,成为土家族实力派作家。“宜昌这方沃土,以最诗意的信仰、最滋养的精神源泉,给了我们生活的灵感、创作的快乐。”温新阶说。
“兼得广厦千万间,吉人逢水心甘甜,咱今口哑用笔写,二人到津水不见。”这是记者走进“中国谜语村”宜都市青林寺村,在村中路口的廉政谜语石长廊中,见到的一首谜语诗。谜语诗的创作者、农民赵兴寿告诉记者:“谜底是‘廉洁自律’。在这个只有多人的小村里,几乎人人会猜射,事事皆可谜。谜语如同吃饭、下地干活一样平常,不经意地融入每一个人的生活中。”
9月14日,参加第五届中国诗歌节的40多位全国著名诗人走进西陵街巷采风,一位9岁的小朋友引起了大家的